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债务> 正文内容

网贷逾期,有些人真的不准备还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合飞律师1周前 (09-13)金融债务2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社交平台甚至亲戚饭局上,总有人轻描淡写地说:“反正还不上了,干脆摆烂了。”更有甚者,直言“欠的钱,就当送给平台了”,这些话听着刺耳,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一部分人面对网贷逾期的心态——不是还不起,而是压根不打算还了

这到底是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还是早已预谋的“赖账策略”?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和风险。

网贷逾期,有些人真的不准备还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为什么有人开始“躺平”不还?

首先得承认,很多人确实是因为生活所迫才陷入债务泥潭,疫情这几年,收入不稳定、失业潮频发,加上各种消费诱惑,不少人一步步从“借点应急”变成了“拆东墙补西墙”。

但不可忽视的是,另一部分人却是“明知故犯”,他们深谙网贷平台的催收流程,知道一般不会轻易起诉,也知道小额债务走法律程序成本高、耗时长,于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要我不接电话、不回信息、换个手机号,平台也拿我没办法”。

更夸张的是,一些人还在网上组建“反催收联盟”,互相传授“如何应对催收”“怎么拖延时间”“怎样伪造困难证明”等“技巧”,这些人不是还不起,而是在有还款能力的前提下,故意逃避债务责任

不还的后果真能“逃得掉”吗?

很多人误以为,网贷平台大多是民间借贷,不还顶多被催收几天,最后不了了之,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第一,征信记录会留下永久污点,一旦逾期超过90天,就会被上报央行征信系统,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你别想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甚至连高铁、飞机都可能受限。

第二,催收手段绝不止打电话那么简单,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暴力催收,但软性施压无处不在:频繁短信轰炸、联系亲友施压、甚至PS“通缉令”恐吓……心理防线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最严重的后果是被起诉,很多人不知道,即使借款金额小,平台也有权通过法院追偿,一旦判决生效,你不仅得还本金+利息+罚息,还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子女上学、考公、参军都会受影响。

第四,有些平台会将债权打包转让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回款,手段更加激进,虽不敢违法,但骚扰程度足以让你生活不得安宁。

“不准备还”的本质,是信用的崩塌

我们常说,信用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而那些声称“不准备还”的人,其实是在亲手摧毁自己的社会信用体系。你以为躲过了一笔债,实则失去了未来十年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这种“欠钱的是大爷”的心态正在蔓延,当越来越多的人效仿“摆烂”,整个金融生态的信任基础就会瓦解,最终受伤的,不只是平台,更是每一个守信还贷的普通人。


✅ 建议参考:如果你正在逾期,该怎么办?

  1. 不要逃避,主动沟通,联系平台说明实际情况,申请延期或分期还款,很多平台都有“困难帮扶计划”。
  2. 制定还款计划,哪怕每月还500元,也比完全不还好,持续履约能降低被起诉风险。
  3. 警惕“反催收”骗局,那些教你“伪造病历”“投诉银行”的所谓“法务团队”,很可能骗你服务费,甚至诱导你违法。
  4. 实在无力偿还,可寻求专业帮助,比如向家人坦白、申请债务重组,或咨询正规法律援助机构。

解决问题的方式永远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它


📚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其高消费。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网贷逾期有些人不准备还”这句话,听上去像是一种无奈的宣泄,实则暴露了部分人对法律和信用的漠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不是老古董的道理,而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底线。

我们理解生活的艰难,但绝不鼓励“破罐破摔”,真正的强者,不是逃避责任的人,而是在困境中依然选择承担责任的人。你可以暂时穷,但不能失去信用

如果你正走在逾期的边缘,主动面对,才有出路,别让一时的逃避,毁掉你未来的无限可能。

生活不易,但请别忘了——你欠的不是平台,是你自己的人生

网贷逾期,有些人真的不准备还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435096.html

网贷逾期,有些人真的不准备还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非得等到网贷逾期了,才能谈协商还款?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什么非得等到网贷逾期了,才能谈协商款?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明明知道自己最近手头紧,想提前跟网贷平台沟通,申请延期还或者分期还,结果客服一句“符合条件”就把你打发?更离谱是,一旦你真的逾期了,反而有人主动打电话来,说可以帮你“协商款”,这不像是救急,倒像是在等你“落水”才肯递救生圈,很多心里都憋一个问题:为什么网贷逾期了才能协商款?难道非得违...

网贷逾期三个月十万多吗?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网贷逾期三个月十万多吗?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在如今快节奏生活中,网贷了不应急周转重要手段,但你想过,如果网贷逾期三个月,会会欠款高达十万以上?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在现实中并少见,很多最初只是借几千元,想等下个月发工资就上,可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或者款意识够强,逾期利息、违约金、平台催收费用等断叠...

信用卡网贷逾期65万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信用卡网贷逾期65万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信用卡网贷逾期人数突破65万!” 乍一看,个数字让头皮发麻——65万,是个小数目,是大家突然都不还是经济真的到了这么严峻地步?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律师,我每天接触案子中,信用卡和网贷逾期很大比例,我想用冷冰冰数据吓唬你,而是想和你聊聊65万人背后的真实故事,以及,如果你...

有逾期网三年吗?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想过,真的有人网贷逾期三年清吗?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在现实生活中,种情况并少见,尤其是在疫情冲击、经济波动大环境下,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甚至普通上班族,因为经营困难或突发变故,陷入债务泥潭,作为一款面向小微企业线上信用款产品,以其审批快、放款迅速著称,但一旦出...

陈海仪四平谈网贷逾期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真相

在刷短视频、听播客,或者翻朋友圈时候,突然看“陈海仪四平谈网贷逾期几个字?是是一瞬间心头一紧,以为位“专家”又在讲什么逾期自救秘籍”?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到底是个实法律解读,是又一场打“权威”旗号流量骗局? 咱们得搞清楚:陈海仪是谁?她真的在四平谈过网贷逾期吗...

法律真的不支持离婚吗?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真相?离婚法律支持吗?背后的真相何在?

法律真的不支持离婚吗?这背后藏着什么真相?离婚法律支持吗?背后的真相何在?

在某特定情况下,虽然法律可能直接支持离婚,但意味离婚完全可行,法律对于婚姻解除是严格规定和条件,具体是否可以离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夫妻双方存在严重感情破裂、无法沟通、长分居等情况,即便法律没明确支持,通过法院诉讼也可能获得离婚许可。建议参考:面对种情况,建...

信用卡和网贷逾期的人到底有多少?这背后藏着什么真相?

信用卡和网贷逾期的人到底有多少?这背后藏着什么真相

想过,每天在朋友圈晒美食、发旅游照些人里,多少其实正在为信用卡或网贷逾期焦头烂额? 信用卡和网贷逾期的有多少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答案却令深思。 近年来,随消费金融迅猛发展,信用卡、花呗、借呗、微粒等借工具几乎成现代生活标配,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陷入“...

网贷逾期通讯录没什么人?这背后藏着什么真相?

网贷逾期通讯录没什么人这背后藏着什么真相

了网贷,结果一时周转开,逾期了,本以为催收电话会像潮水般涌来,可奇怪是——手机安静得像没知道你欠钱一样,你翻遍通讯录,发现催收根本没打给你亲戚朋友,甚至连个骚扰短信都没发,时候你可能会松一口气:“难道平台良心发现?是说……他们根本在乎我点钱?” 别急高兴。“网贷逾期通讯录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