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故车?难道只是撞过一下就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中了一辆二手车,价格便宜、车况看着也不错,可一查记录,竟然显示“曾发生过事故”?这时候,你心里可能立马打了个问号:这到底算不算事故车?是不是只要碰过就“原罪”难逃?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什么是事故车”这个问题,掰开揉碎讲清楚。
“事故车”不是民间俗称那么简单,在法律和汽车行业标准中,它有明确的定义。事故车是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车辆结构部件受损,影响安全性能或整体价值的机动车,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结构部件受损”和“影响安全或价值”。
什么叫“结构部件”?比如车辆的纵梁、A/B/C柱、悬挂系统、发动机支架、车架焊接点等,这些地方一旦变形、切割、焊接或更换过,就属于“结构性损伤”,而如果只是小剐小蹭,换个车灯、补个漆,哪怕撞了保险杠,只要没伤到骨架,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事故7车。
举个例子:小王的车在高速上被追尾,后保险杠碎了,后备箱轻微凹陷,但检测显示后纵梁完好,没有变形,这种情况,维修后属于“事故维修记录车”,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事故车”,但如果后备箱底板和后纵梁都扭曲了,必须切割焊接修复,那这车就是妥妥的“事故车”。
为什么区分这么重要?
因为事故车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耐用性,甚至涉及后续交易的法律责任,比如你卖车时隐瞒事故史,买家事后发现,可能构成欺诈,不仅要退钱,还可能面临赔偿,而买车时如果不查清楚,花大价钱买了“骨架受损”的车,等于埋了个移动安全隐患。
现在很多人通过第三方平台查维保和出险记录,但这些记录未必完整。最靠谱的方式是找专业机构做“查车检测”,尤其是对那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二手车,更要警惕“事故车洗白”的套路。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买家,别光看外观和价格,务必要求查看车辆的维修记录、出险记录,并花几百块做一次专业第三方检测,重点查底盘、焊点、漆面厚度和车身数据,如果你是卖家,请如实告知车辆历史,诚信交易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底线,隐瞒事故,短期可能省事,长期只会惹上大麻烦。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商务部《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二手车卖方应当向买方提供车辆的使用、修理、事故、检验以及是否办理抵押登记、交纳税费、报废期等真实情况。”
小编总结:
“什么是事故车”?不是撞过就是,而是看伤没伤到“筋骨”,一次小刮蹭不可怕,可怕的是结构性损伤被掩盖,买车卖车,信息透明是底线,专业检测是保障。别让一时便宜,换来长久隐患。车可以旧,但不能“伤过心”,搞清楚事故车的定义,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什么是事故车?难道只是撞过一下就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