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是什么?交了就拿不回来吗?别再被定金二字忽悠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中一套心仪的房子,销售说“先交个定金锁房源”,你一激动就转了钱;或者买家具时,商家一句“付定金才能安排生产”,你就毫不犹豫掏了腰包,可后来反悔了,想退钱,对方却冷冷一句:“定金不退!”——这时候你才突然意识到:定金到底是什么?它和订金、预付款到底有啥区别?
咱们就来彻底搞明白——定金到底是什么,它在法律上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定金不是“订金”,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很多人以为“定金”和“订金”差不多,顶多是写法不同。错!这两个词在法律上完全是两码事。
定金,是法律术语,具有担保性质,简单说,就是你为了保证自己将来会履行合同,提前交给对方的一笔钱,它像一把“法律锁”,一旦你违约,这笔钱就可能打水漂;但如果对方违约,你反而能拿回双倍。
而“订金”呢?它更像是一种预付款,没有担保功能,如果交易没成,订金原则上是要退的,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写的是“定金”还是“订金”?一字之差,可能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损失。
定金的“三大法律特征”,你必须知道
书面约定是前提
别以为口头说一句“交定金”就算数。《民法典》明确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没有白纸黑字写清楚“定金”二字,或者没说明金额和用途,很可能不被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定金。金额不能“狮子大开口”
定金也不是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法律规定,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比如你买一套50万的车,定金最多只能收10万,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只能算预付款。适用“定金罚则”
这是定金最核心的规则,简单说就是:- 你违约,定金不退;
- 对方违约,双倍返还定金。
这个规则,就是为了督促双方诚信履约。
真实案例告诉你:定金纠纷有多常见
小李看中一套二手房,中介说“先交2万定金锁房”,他当天就转了账,收据上写着“定金”,结果父母不同意,他想退房,房东坚决不退钱,小李起诉,法院判决:定金有效,因买方违约,定金不予退还。
而另一个案例中,张女士付了5万定金买家具,商家迟迟不发货,还说“生产排期紧张”,张女士要求退款,商家只愿退3万,最后法院判:商家违约,应双倍返还定金,即10万元。
你看,同样是定金,结局却天差地别——关键就在于谁违约,以及有没有合法有效的定金约定。
交定金前,这5件事一定要做
- 确认合同写的是“定金”而非“订金”;
- 查看定金金额是否超过总价20%;
- 要求出具书面收据或合同条款,明确“定金”性质;
- 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
- 不清楚的地方,先咨询律师再签字付款。
定金不是冲动的代价,而是契约精神的体现。
建议参考:如何安全使用定金?
如果你是消费者,建议在支付定金前,先让对方提供正式合同草案,明确写明“定金条款”,并注明退还条件,如果金额较大,最好请专业律师审核合同。
如果你是商家,也别以为收了定金就能高枕无忧。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否则不仅退钱,还得额外赔一笔,得不偿失。
相关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预付款,而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担保手段。
它既能保护守约方,也能惩戒违约者,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不懂法、图省事,稀里糊涂交了“定金”,最后吃了哑巴亏。
下次当你听到“交个定金先”这句话时,别急着掏钱,先问清楚:合同写了没?写的是“定”还是“订”?金额合不合规?
懂法,才能避坑;理性,才能安心。
定金虽小,背后却是大写的“责任”与“诚信”,别让一时冲动,变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定金是什么?交了就拿不回来吗?别再被定金二字忽悠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