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定金?付了就拿不回来吗?
看中一套心仪的房子,销售说“先交个定金锁房源”,你二话不说转了两万;或者订婚时男方家里送上彩礼,附带一句“这算定金,婚事就这么定了”,可后来计划有变,你想拿回这笔钱,对方却说:“定金不退,这是规矩!”——这时候你是不是心里直打鼓:这到底什么是定金?它和订金、押金有什么区别?真的付了就打水漂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定金”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法律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个明明白白。
定金到底是什么?法律上的“诚意金”?
定金,不是普通的预付款,而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担保方式。简单说,它是一方为了确保合同能够顺利履行,向另一方预先支付的一笔钱,这笔钱的作用,就像合同的“信用押金”——谁违约,谁就可能要付出代价。
举个例子:你和装修公司签合同,约定装修总价10万元,你先付2万元作为“定金”,这时候,这2万元就不是简单的“预付款”了,它被法律赋予了特殊意义——如果装修公司中途撂挑子不干了,那他们得双倍返还你4万元;但如果你反悔不想装了,那这2万元定金,装修公司就可以合法地不退。
注意了!这里的关键是:定金具有“惩罚性”。它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也不是对方想扣就能扣的,一切得看谁违约,以及合同有没有明确约定。
定金 vs 订金 vs 押金,别再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把“定金”和“订金”混为一谈,一字之差,结果天差地别。
- 定金:有法律效力,适用“定金罚则”——违约方要承担双倍返还或丧失返还的权利。
- 订金:本质上是预付款,不具有担保性质,如果交易没成,原则上应当退还,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 押金:比如租房时交的押金,主要是为了担保租赁期间房屋设施不被损坏,用完可退。
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写的是“定金”还是“订金”!写错一个字,可能就让你白白损失几万块。
定金成立的三个“硬条件”
不是所有叫“定金”的钱,都能享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定金要生效,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书面约定:必须在合同或收据中明确写出“定金”二字,并说明其性质,口头说“这是定金”,很难被法院认可。
- 实际交付:钱必须真的付出去了,光写不交,定金不成立。
- 金额合法:定金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比如你买一辆20万的车,定金最多只能收4万,超过部分不视为定金,只能算预付款。
举个反例:某商家收你5万定金买一辆15万的车,其中3万超过了20%的上限,如果发生纠纷,只有3万属于“定金罚则”范围,另外2万只能按预付款处理,违约方不能双倍索赔。
什么情况下能退定金?
很多人以为“定金一律不退”,这是误区。能不能退,关键看谁违约、怎么违约。
✅可以退定金的情况:
- 对方违约(比如房子烂尾、卖家一房二卖)
- 合同未成立或被认定无效
-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比如疫情封控、自然灾害)
❌不能退定金的情况:
- 你自己反悔不买了
- 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
特别提醒:如果对方收了定金却迟迟不履行合同,你不仅可以要求退还定金,还能主张双倍返还!这就是法律给守约方的“保护伞”。
建议参考:签合同前,务必做到这三点
- 白纸黑字写清楚“定金”性质,避免用“预付款”“诚意金”等模糊词汇;
- 检查定金金额是否超过总价20%,超出部分要特别注明处理方式;
- 保留支付凭证和合同原件,微信转账记得备注“购房定金”,避免日后扯皮。
定金不是随便交的,交出去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合同签了吗?条款看懂了吗?真想好了吗?
相关法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什么是定金”?它不是简单的钱,而是合同的“法律保险”。交定金,意味着你已做好履约准备;收定金,也意味着对方必须信守承诺。
一字之差,可能就是几万块的损失。无论是买房、买车、结婚还是装修,凡涉及“定金”,务必谨慎对待:看合同、留证据、守规矩。
定金不是陷阱,而是规则。懂规则的人,才能在交易中保护自己,不被“套路”牵着走。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先交定金”,你不妨微微一笑,反问一句:“合同写好了吗?定金条款在哪一页?”——这才是真正的法律智慧。
什么是定金?付了就拿不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