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需要多少岁?未成年人能开网银吗?真相来了!
孩子拿着手机想给同学转账,结果一打开银行APP,提示“未满18岁无法开通网银”?或者家长想给孩子办张银行卡用于生活费,却发现网银功能受限?“网银需要多少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牵涉到法律、金融安全和家庭管理的多重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问题。
咱们得明确一点:网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账户,而是实体银行卡的“数字延伸”,你想用手机转账、查余额、买理财,都得先有银行卡,再开通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服务,而银行卡的办理,才是年龄限制的关键。
在我国,根据《民法典》的规定,18周岁是法定成年年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年满18岁的人可以独立进行法律行为,比如开户、签约、贷款等。大多数银行规定,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可以独立申请开通网银服务,流程简单,只需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线上或线下操作即可。
但问题来了:未成年人就不能用网银了吗?
其实不然,现实中,很多家长会为孩子办理“儿童卡”或“青少年卡”,这类账户通常由监护人代为申请。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法律上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独立办卡并申请网银。
而对于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虽然不能独立开通网银,但监护人可以在办理银行卡时,同步开通“监护人管理型”网银功能,父母可以绑定孩子的账户,在手机银行里查看余额、设置消费限额,甚至代为转账,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孩子的资金使用需求,又避免了过度消费或网络诈骗的风险。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有些银行APP一打开就提示“未满18岁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系统默认识别用户为“独立操作主体”,而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授权的情况下,确实不具备独立开通网银的资格,但这并不等于“完全不能用”,只是需要走监护人代管的流程。
从安全角度考虑,银行对网银的年龄限制,其实是一种“风险防控机制”,网银涉及资金流动、身份验证、密码管理,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盗刷、诈骗等问题。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网络风险的判断力较弱,银行通过年龄门槛来降低系统性风险,也是对用户的一种保护。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家长,想为孩子办理网银相关服务,建议选择支持“亲子账户”或“家庭账户管理”的银行,比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有类似功能,你可以作为主账户持有人,管理孩子的子账户,既能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又能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切记:不要随意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也不要让孩子独立操作大额转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是青少年,年满16岁且有稳定收入,可以尝试携带身份证、收入证明(如兼职合同)前往银行咨询,看是否能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身份独立开通网银。提前了解银行政策,准备好材料,能少走很多弯路。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392号):
明确规定银行应核实客户身份,对未成年人开户应由监护人代理,并加强账户分类管理。
小编总结:
“网银需要多少岁”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核心在于“民事行为能力”而非单纯的年龄数字,成年人自然可以自由开通,而未成年人则需在监护人协助下,通过特定渠道实现网银功能的使用。关键不是“能不能”,而是“怎么用才安全、合规”,无论是家长还是青少年,都应理性看待网银的便利与风险,做到既不盲目排斥,也不随意放纵,毕竟,金融素养,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网银需要多少岁?未成年人能开网银吗?真相来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