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是什么?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生病住院时,医保报销完还剩下一大笔费用要自己掏,那种“钱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尤其是农村地区或者小城镇的家庭,一场大病可能直接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这时候,合作医疗是什么,就成了很多人迫切想搞明白的问题。
合作医疗是什么,就是一种由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那时候叫“赤脚医生”制度,农民们每户出一点钱,凑成“医疗基金”,谁家人生病了,就从这个“池子”里拿钱来治,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就是合作医疗最原始、最温暖的体现。
到了今天,合作医疗是什么已经发展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家常说的“新农合”,其实就是合作医疗的现代版本,每年交几百块钱,就能在生病住院、门诊大病、慢性病管理等方面获得一定比例的报销。它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国家主导的普惠性医疗保障制度,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敢看病。
你可能会问:合作医疗是什么,它和职工医保有什么区别?简单说,职工医保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缴费高、报销比例也高,主要覆盖城镇职工;而合作医疗(现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是个人缴费加政府补贴,缴费低、保障基础,主要面向没有固定工作的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朋友。
关键点来了:合作医疗的核心价值,不是让你“全报”,而是帮你“兜底”,它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安全网”,一场癌症治疗可能要花20万,医保报销后个人还要承担8万,如果没有合作医疗,这8万可能压垮一个家庭;但有了它,再加上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际自付可能降到2万以内。
合作医疗是什么,还体现在它的灵活性和持续升级上,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医保卡跨省结算,手机上就能缴费、查报销记录,甚至部分门诊费用也能报销,政策年年优化,报销范围不断扩大,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都纳入了门诊报销。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农村户籍或没有参加职工医保的自由职业者、学生、老人,一定要按时缴纳城乡居民医保(即原来的合作医疗),别觉得几百块“不治病”,它就像一把伞,平时看不见用处,下雨时才知道有多重要,建议结合当地政策,了解是否有额外的医疗救助或大病保险可以叠加申请,最大限度降低医疗负担。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
明确要求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提出要巩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全面做实市地级统筹,探索推进省级统筹,进一步提升基金抗风险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小编总结:
合作医疗是什么?它不是遥不可及的政策术语,而是实实在在守护我们健康生活的“民生工程”,它用最低的成本,为最广大的普通百姓织起一张医疗保障网。别再问“交了有什么用”,而要问“不交能承受得起吗”,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一份基础医保,就是一份安心。合作医疗的本质,是国家与人民的约定:你我共担风险,彼此守护健康,健康无价,保障先行。
合作医疗是什么?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