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绩效考核?99%的人都搞错了,这才是真相!
明明每天加班到深夜,结果年终绩效却只拿了“合格”?或者团队里最努力的那个人,反而在考核中被“优化”了?
别急,问题可能不在于你不够努力,而在于——你根本没搞懂“什么是绩效考核”。
咱们不讲那些冷冰冰的HR术语,也不甩一堆表格模板,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劳动法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真正看透绩效考核的本质、陷阱和应对策略。
绩效考核 ≠ 考勤打卡,更不是“领导看你不顺眼”的借口
很多人一听“绩效考核”,脑子里立马浮现的就是:
“这个月迟到了几次?”“有没有按时交报告?”“领导对我笑没笑?”
错!大错特错!
绩效考核的核心,是评估员工在岗位上创造的价值,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
它不是为了“挑刺”,而是为了:
- 帮助员工看清自己的工作成果;
- 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与激励;
- 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成长的双赢。
简单说,绩效考核,是“目标管理”的工具,不是“整人”的武器。
可现实呢?很多公司把绩效考核变成了“主观打分游戏”:
领导喜欢谁,谁就是A;
哪个部门要裁员,哪组就集体C。
这种操作,不仅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更可能踩到法律红线。
合法的绩效考核,必须满足三个“硬条件”
作为律师,我处理过太多因绩效考核引发的劳动争议。90%的纠纷,都源于企业考核流程不合法。
以下三点缺一不可:
考核标准必须事先公示
公司不能突然说:“从今天起,销售业绩要翻倍。”然后拿这个标准去考核员工。
必须提前书面告知员工考核指标、权重、评分方式,并让员工签收确认,否则,考核结果无效。过程要有记录、可追溯
比如说你被评了“不合格”,公司得拿出证据:- 你哪个月没完成目标?
- 是否给过改进机会?
- 是否进行过绩效面谈并签字?
没有证据,凭感觉打分”,法律不认!
结果要用于改进,而非直接开除
很多公司搞“末位淘汰”,绩效垫底就辞退。
注意!这在法律上是高风险操作。
根据《劳动合同法》,不能胜任工作 ≠ 可以直接解除合同。
必须先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的,才能依法解除,并支付经济补偿。
员工如何保护自己?3个实用建议
如果你是打工人,面对绩效考核,请记住这三点:
别只埋头干活,要盯紧“考核标准”
每年签绩效协议时,一定要看清楚:- 目标是否合理?
- 评分标准是否量化?
- 是否有申诉机制?
模糊的条款,就是未来纠纷的导火索。
保留所有工作记录
邮件、聊天记录、项目报告、客户反馈……都是你“绩效达标”的证据。
别等被评C了才后悔没留痕。被评“不合格”?先别慌,要求书面说明
你可以依法要求公司出具:- 绩效评定依据;
- 改进计划;
- 培训或调岗安排。
如果公司拒绝,就是程序违法,你可以主张权益。
📚 相关法条参考(建议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但绩效不合格≠严重违纪,企业不能以此为由直接开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什么是绩效考核”?它不该是老板的“情绪打分表”,也不该是裁员的“遮羞布”。
它是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目的是让员工更清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对企业而言,合法合规的绩效考核,能激发团队动力,降低用工风险;
对员工而言,理解规则、保留证据、理性沟通,才能在职场走得更稳更远。
别再把绩效考核当成“走过场”或“噩梦”。
真正懂它的人,早已把它变成了升职加薪的跳板。
📌关键词SEO布局提醒:本文围绕“什么是绩效考核”展开,自然融入“绩效考核标准”“绩效不合格怎么办”“末位淘汰合法吗”等长尾词,适合职场人、HR、管理者搜索参考,助力文章在搜索引擎中获得更好曝光。
什么是绩效考核?——99%的人都搞错了,这才是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