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不清,其实它可能救你一命!
欠钱的人催你还债,你老老实实准备好钱要还,结果对方故意不收,拖着你,甚至反过来告你违约?或者你想把一笔钱交给某人,可对方就是不接,电话不接、地址变更、人影不见……这时候,钱在你手里就像烫手山芋,怎么办?
别急,法律早就想到了这一招——提存。
听起来有点专业?别担心,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提存是什么意思”彻底讲清楚。
提存到底是什么意思?
提存就是把该给别人的财物或钱,交给一个“中间人”保管,法律上就视为你已经履行了义务,这个“中间人”,通常是公证机构或者法定的提存部门。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王借了小李10万元,约定年底还清,到了还款日,小王准备好钱去还,可小李突然说:“我现在不要钱,你先放着。” 过了几天,小李又反过来说:“你没按时还钱,要付违约金!”
这不冤吗?
这时候,小王就可以去公证处办理提存:把10万元交给公证处保管,并通知小李来领。从提存完成那一刻起,法律就认为小王已经还了钱,后续利息、违约金统统和他无关。
提存的本质,是一种“自证清白”的法律手段,它不是逃避责任,恰恰是为了更负责任地履行义务。
提存在哪些情况下能派上大用场?
对方无理拒收
比如租金、货款、赔偿金,你主动给,对方就是不收,这时候提存,就能避免被说“违约”。债权人下落不明
有人欠你钱,你找不到人;或者你要交遗产给继承人,但继承人失联,提存后,钱物由国家机构保管,风险转移。防止纠纷扩大
比如离婚后要支付抚养费,但前配偶拒绝接收,长期不付可能被起诉,提存后,你每月按时存入,法院也会认可你已履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死局”破解
合同约定要交货付款,但一方故意不配合,提存货款或货物,可以单方面解除自己的履约风险。
提存不是随便办的,有讲究!
很多人以为“我把钱往公证处一扔就完事了”,错!程序必须合法,否则提存无效。
关键几步不能少:
- 提前书面通知对方:说明你要提存,告知金额、事由、提存机构等;
- 选择合法提存机构:一般是公证处,有些地方是法院或指定银行;
- 保留所有凭证:提存证书、通知回执、转账记录等,一个都不能少;
- 及时告知结果:提存完成后,再次通知对方领取。
特别提醒:如果没通知对方,或者提存理由不成立,对方可以主张提存无效,你还是得重新履行义务,甚至赔钱。
提存的费用高吗?值不值?
费用一般不高,公证提存通常按金额比例收费,比如几千到几百不等,相比可能面临的违约金、诉讼费、利息损失,简直是“花小钱办大事”。
提存之后,债务关系在法律上就“冻结”了,利息停算、违约责任解除,相当于给你的履约行为上了“法律保险”。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对方不收钱”“联系不上债权人”“怕被说违约”等情况,不要硬扛,也不要干等,建议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或当地公证处,评估是否适合提存。早一步提存,早一步解脱,法律保护的是积极履行义务的人,而不是被动挨打的“老实人”。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提存公证规则》(司法部令第56号)
明确了提存的条件、程序、保管期限及领取方式,是实际操作的重要依据。
提存是什么意思?它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术语,而是普通人也能用的“法律盾牌”,当你在履约路上遭遇“人为设障”,提存就是那个能帮你破局的关键动作。
它不张扬,却极具力量;它不常见,但关键时刻能救你于水火。
别等到被起诉了才后悔没早点提存,了解它、掌握它,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下次再有人问你“提存是什么意思”,你可以自信地说:那是我在守法路上,最聪明的选择。
提存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不清,其实它可能救你一命!,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