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到底哪些东西不能带?一文讲透安检黑名单!
兴冲冲地赶去机场,结果在安检口被拦下,被告知包里的东西不能带上飞机?那一刻,心里既尴尬又无奈,很多人对“飞机什么不能带”这个问题都一知半解,直到真正踩了雷才后悔莫及,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哪些东西是飞机上的“绝对禁区”,哪些又是“有条件携带”,帮你把出行的每一步都走得明明白白。
绝对不能带:这些物品,连托运行李都“免谈”
易燃易爆品:火种是头号“危险分子”
打火机、火柴、酒精喷雾、烟花爆竹……这些看似日常的小物件,在飞机上却可能酿成大祸。哪怕是迷你打火机,国内航班也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国际航班虽允许携带一个非火炬式打火机,但必须随身,绝不能放行李箱里,至于酒精含量超过70%的消毒液、喷雾类发胶、摩丝,通通不能带。
锐器与钝器:安全无小事,刀具一律说“不”
菜刀、剪刀、水果刀、美工刀,哪怕再小巧,都不能随身带上飞机。但可以托运——前提是妥善包装,避免伤人,不过像瑞士军刀这种多功能刀具,很多航空公司直接列为禁运品,建议干脆别带。
液体类限制:不是所有“水”都能上天
这里要重点强调:随身携带的液体、凝胶、喷雾类物品,单瓶容量不得超过100毫升,且需统一放入一个透明、可密封的1升容量塑料袋中,比如你带了200ml的洗面奶、300ml的矿泉水,哪怕只用了一半,也得在安检前处理掉,但像婴儿奶粉、药品等特殊需求,可提前申报并接受检查。
充电宝与锂电池:能量有上限,安全无侥幸
充电宝是现代人出行的“续命神器”,但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需经航空公司批准,且每人限带两块;超过160Wh的,一律禁止携带,更重要的是——充电宝只能随身携带,严禁托运!因为一旦在货舱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容易被忽略的“灰色地带”:你以为能带,其实不行
- 自热食品:自热火锅、自热米饭里的发热包含有镁粉、铁粉等,遇水产生高温和可燃气体,属于危险品,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
- 电子烟与烟油:电子烟可以随身带,但禁止在飞机上使用,烟油同样受液体限制(≤100ml)。
- 干冰:用于保鲜的干冰,每人携带不得超过2.5公斤,且包装必须有排气孔,否则可能因压力爆炸。
- 运动器材中的“隐形杀手”:比如高尔夫球杆可以托运,但球杆头若带有尖锐金属部件,需加装保护套。
可以带但有讲究:别让“能带”变“被拦”
像化妆品、护肤品、饮料这些日常用品,只要遵守“100ml+透明袋”规则,基本没问题,药品如果是液体,建议带上医生处方或说明书,方便安检核查。贵重物品如现金、珠宝、电子设备,务必随身携带,切勿托运,以防丢失。
✅ 建议参考:出行前3步自查法
- 列清单:出发前对照航空公司官网的“禁限带物品清单”逐项检查。
- 分装液体:将大瓶护肤品分装进100ml以下的小瓶,节省空间又合规。
- 提前申报:如有特殊物品(如医疗设备、锂电池设备),提前联系航司报备,避免现场尴尬。
📚 相关法条依据(节选)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三十一条:
旅客不得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物品以及枪支弹药、管制器具等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民航局发布):
明确列出枪支弹药、爆炸物、管制刀具、强磁化物、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物品等为禁运品。《危险品航空运输规定》(CCAR-276):
锂电池、干冰、气溶胶等属于危险品,运输需符合特定包装、数量和申报要求。
“飞机什么不能带”不是小事,而是关乎飞行安全的大事,每一次安检的严格,都是为了万米高空上的平安抵达,别让一把小刀、一瓶喷雾、一块充电宝,毁了你的旅程。出行前花10分钟检查行李,远比在安检口手忙脚乱来得体面,安全无捷径,规则即保护,愿你每一次起飞,都轻装上阵,安心抵达。
📌温馨提示:不同航空公司、国际航班政策略有差异,建议出发前登录航司官网或拨打客服确认最新规定,避免“政策差”带来的麻烦。
飞机上到底哪些东西不能带?一文讲透安检黑名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