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到底是啥?别再被临时工三个字骗了!
明明每天在一家公司上班,打卡、开会、写周报一样不落,可发工资的却是另一家公司?签合同的时候,hr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劳务派遣,很正常。”
这时候你是不是心里打了个问号:什么是劳务派遣?听起来好像挺正规,可怎么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咱们就来把“劳务派遣”这四个字,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劳务派遣,不是“临时工”的代名词
很多人一听“派遣”,脑子里立马跳出“临时工”“打杂的”“没保障”这些标签,但其实,劳务派遣是一种合法的用工形式,在《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里都有明确界定。
劳务派遣就是“三方关系”:
- 你(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劳动合同;
- 劳务派遣公司——把你“派”到用工单位上班;
- 用工单位——就是你实际干活的地方,比如某互联网公司、银行、工厂等。
你拿工资、交社保,都是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但你每天干的活、接受的管理,却是用工单位说了算。
重点来了:虽然你不在用工单位名下,但你的劳动权益,依然受法律保护,不能因为你是“派遣工”,就被当成“二等员工”。
为什么企业要用劳务派遣?
企业不是闲着没事搞复杂,用派遣,通常有这几个现实原因:
- 降低用工成本:社保、辞退赔偿等由派遣公司承担,用工单位省心;
- 灵活调配人力:项目制、季节性用工多,比如双十一快递高峰,临时增派人手;
- 规避编制限制:一些国企、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但活儿不少,只能通过派遣补充人手。
但注意!法律明令禁止“滥用派遣”,把核心岗位、长期岗位全都用派遣工顶上,这就属于“假派遣、真用工”,是违法的!
作为劳动者,你该注意什么?
如果你正在或即将成为派遣员工,以下几点必须搞清楚:
合同跟谁签?
一定要和有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签书面劳动合同,别信口头承诺,查一下这家公司有没有《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同工同酬有没有?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意思是,干同样的活,不能因为你是派遣,工资就少一大截。岗位性质合不合法?
法律规定,派遣只能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临时性:不超过6个月;
- 辅助性:非主营业务岗位,比如保洁、行政;
- 替代性:原员工请假、离职期间的顶岗。
如果你在用工单位干的是技术岗、管理岗、销售主力,却还是派遣身份?那你得警惕了,这很可能涉嫌违法。
社保谁交?怎么交?
派遣公司必须为你缴纳五险一金,且缴费基数不能低于当地标准,别等到生病、失业时才发现社保没交或少交。
建议参考:遇到问题,这样维权最有效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派遣身份被滥用,或者待遇明显不公平,别忍气吞声,建议你这么做:
- 保留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考勤记录、工作邮件、工牌等,统统保存好;
- 先沟通:向用工单位HR或派遣公司提出合理诉求,比如要求同工同酬;
- 投诉举报:拨打12333人社热线,或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 申请仲裁:如果协商无果,直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站在劳动者这边,别怕麻烦,你的每一分权益都值得争取。
相关法条参考(划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第六十六条:
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四条:
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什么是劳务派遣?它不是“临时工”的遮羞布,而是一种受法律严格规制的用工形式。
合法的派遣,应当规范、透明、尊重劳动者权益;
违法的派遣,则是企业逃避责任的“障眼法”。
作为劳动者,我们不必排斥派遣,但一定要擦亮眼睛:
签的什么合同?谁发工资?有没有同工同酬?岗位是否合规?
每一个问题,都关系到你的尊严与保障。
别让“派遣”成为你权益打折的理由。
了解法律,就是保护自己最有力的武器。
关键词SEO布局提示:本文围绕“什么是劳务派遣”展开,多次自然嵌入关键词及其变体(如“劳务派遣是什么”“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公司”),并结合用户常见疑问与法律痛点,提升搜索引擎可见度,同时确保内容原创、实用、情感真挚,符合移动端阅读习惯。
劳务派遣到底是啥?别再被临时工三个字骗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