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网贷逾期,另一方真的要背锅吗?
某天突然接到催收电话,对方一口咬定你配偶欠了网贷没还,现在要你一起承担?或者更糟——你发现另一半背着你借了一大笔网贷,逾期不还,征信被拉黑,连你申请房贷都受影响?夫妻之间一方有网贷逾期,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感情、法律和未来生活的多重考验。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网贷门槛低、放款快,很多人图一时方便就点了“确认借款”,可一旦逾期,后果往往超出预期。最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债务会不会自动变成“夫妻共同债务”?另一方是否必须“连坐”偿还?
我们先来理清一个核心概念:不是所有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都是夫妻共同债务。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必须满足“共债共签”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这两个核心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偷偷借了网贷,另一方根本不知情,且这笔钱没有用于家庭开支(比如买房、育儿、治病、装修等),那么这笔债务原则上属于个人债务,另一方无需承担偿还责任。
举个例子:张先生瞒着妻子借了8万元网贷,全部用于打赏主播和赌博,结果逾期被催收,催收公司打电话给妻子,声称“夫妻有连带责任”,但事实上,这笔钱没用于家庭生活,妻子也未签字确认借款,法律上她完全有权拒绝偿还。
但现实往往更复杂,有些网贷平台为了催收,会采取骚扰配偶、爆通讯录、甚至发律师函等手段,给无辜一方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更有些情况,比如一方借网贷用于家庭日常开销,如孩子学费、老人医药费,即便另一方不知情,法院也可能认定为“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从而判定为共同债务。
所以关键在于:这笔钱到底花在哪了?有没有证据证明用途?另一方是否知情或追认?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不要以为“不知道就没事”。如果你在事后通过转账、还款、短信确认等方式变相承认了这笔债务,可能会被认定为“事后追认”,从而“坐实”了共同债务的身份。沉默不等于免责,知情后的反应同样重要。
✅ 给你的三点建议参考:
及时沟通,掌握信息
一旦发现配偶有网贷逾期,第一时间了解借款时间、金额、用途及平台,保留聊天记录、银行流水、借款合同等证据,为后续可能的法律纠纷做准备。划清界限,避免“被动背债”
如果确认是对方个人债务,不要代还、不要签字、不要口头承诺还款,必要时可向平台发函声明“该债务非夫妻共同债务”,并保留送达证据。保护征信,及时止损
若你的征信因此受影响,可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提供婚姻状况、债务用途等证明材料,要求移除不实记录,同时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对方,维护自身权益。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夫妻之间一方有网贷逾期,并不等于另一方必须“买单”,法律保护的是公平与真相,而不是无底线的连带责任。关键在于债务的性质、用途和是否共签或追认。面对这种情况,慌乱和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冷静取证、理性应对才是上策,婚姻是共同体,但不是“债务担保公司”。守住法律底线,才能守护家庭的真正幸福。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别独自承受压力——咨询专业律师,厘清债务性质,才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夫妻一方网贷逾期,另一方真的要背锅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