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停催是真的假的?别被忽悠了,真相在这里!
“亲,您的网贷逾期了,现在申请停催,可暂停催收3年,不影响征信!”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逾期不用还,官方政策支持停催”的广告?心里一动,想着终于能喘口气了?先别急着信,网贷逾期停催是真的假的?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话题背后的真相,让你不再被套路。
什么是“停催”?听起来很美,现实很骨感
所谓“停催”,字面意思是停止催收,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申请了“停催”,催收电话就没了,短信也不来了,甚至还能避免上征信。但真相是: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任何“全面停催”的政策。
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网贷平台的催收行为,是基于合同约定和《民法典》赋予的债权追偿权。只要欠款未还清,催收就是合法权利,不可能凭空“一键暂停”。
你看到的所谓“停催服务”,大概率是以下几种情况:
协商还款的包装话术
有些第三方机构打着“停催”的旗号,实际上是帮你跟平台协商延期还款或分期。这不是“停催”,而是“协商”,本质是你和平台达成新的还款协议,催收自然会暂停,但这需要你主动沟通、提供困难证明,且平台同意。骗服务费的套路
不少黑中介声称“交3980元,帮你停催三年”,结果收了钱就失联,这种属于典型的诈骗。正规平台不会通过私人渠道收费停催,更不会让第三方代为操作。误解“个人破产”或“债务重组”
目前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如深圳),且门槛极高,普通人很难适用,所谓的“债务重组”也需要专业机构介入,并非简单申请就能“停催”。
真正能“停催”的情况有哪些?
虽然没有“一刀切”的停催政策,但在特定条件下,催收确实可能暂停:
✅与平台达成个性化分期协议
根据银保监会相关规定,对确有还款困难的借款人,平台可协商延期或分期,一旦协议达成,催收应停止。
✅进入司法程序后
如果案件已起诉,进入法院调解或执行阶段,原平台催收应停止,由法院统一处理。
✅被列入失信名单后
进入执行阶段后,催收转为法院执行,民间催收行为将被限制。
✅患有重大疾病、失业等特殊困难
提供医院证明、失业证明等材料,部分平台会酌情暂停催收,给予缓冲期。
但请注意:这些都不是“免还”,而是“缓还”,债务依然存在,利息可能继续计算,征信影响也无法完全避免。
警惕“停催”背后的三大陷阱
“不还钱也能停催”=诈骗
任何声称“不用还钱、债务清零”的都是骗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法律不会支持恶意逃废债。“内部渠道”“关系操作”=忽悠
声称有“银监会内部关系”能帮你停催的,百分百是假的,监管部门从不参与具体催收事务。“征信修复”=违法
正规征信记录无法人为删除,所谓“花钱洗白征信”,轻则被骗,重则涉嫌违法。
建议参考:逾期后该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逾期,别慌,更别病急乱投医。正确的做法是:
-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实际情况,申请延期或分期;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包括通话录音、聊天截图;
- 拒绝任何收费“停催”服务,不转账、不泄露验证码;
- 合理规划还款,优先偿还高息债务;
- 如遭遇暴力催收,保留证据,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面对债务,逃避只会让问题更糟,直面才是出路。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不当手段。《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对确有经济困难的持卡人,可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但不得通过非法手段删除。
“网贷逾期停催是真的假的?”——答案很明确:没有官方停催政策,所谓的“停催”大多是协商还款的包装,或是骗局的诱饵。
真正能帮你摆脱困境的,不是轻信广告,而是理性面对、主动沟通、合法维权。
债务不会因为你不接电话就消失,但正确的应对方式,能让你少走弯路、少交智商税。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停催”,只有负责任的“还款”。
别让一时的焦虑,换来长久的后悔。
本文由法律从业者原创撰写,内容真实有据,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正在经历债务困扰,欢迎留言,我们陪你一起理性应对。
网贷逾期停催是真的假的?别被忽悠了,真相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