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案件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
官司打赢了,法院也判对方赔钱,可对方就是不给,执行了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最后法院突然通知你——“这个案子已经终本了”?听到这个词,你是不是一头雾水:终本案件什么意思?难道我的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让很多胜诉当事人心塞又困惑的“终本案件”。
“终本”不是“终结”,而是“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咱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终本案件,全称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它不是说这个案子彻底结束了、你再也拿不到钱了,而是法院在穷尽所有执行手段后,暂时查不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于是依法将执行程序暂时终结。
重点来了:终本≠案件作废,你的债权依然有效!
换句话说,法院不是不帮你执行,而是目前“查无财产”,执行不下去了,就像你追债追到对方家门口,发现屋里空空如也,连张桌子都没有——不是你不努力,是暂时没东西可执行。
什么样的案件会被“终本”?
根据法律规定,一个案件要被“终本”,必须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 法院已经采取了所有执行措施:比如查银行账户、查房产、查车辆、查股权,甚至上了“限高令”“失信名单”;
- 确实查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 你作为申请执行人也无法提供新的财产线索;
- 你本人也同意终本,或者法院依法裁定终本。
注意:法院不能随便“终本”!必须程序合法、证据充分。
一旦进入“终本”状态,案件并不会从系统里消失,而是被纳入“终本案件库”,法院会定期自动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一旦发现有钱、有房、有车,系统会自动恢复执行,钱照样能追回来!
“终本”之后,你就只能干等着吗?
当然不是!
终本之后,你依然可以主动出击!
- 你发现对方偷偷买了新房、换了新车,哪怕名字不是他本人,只要能证明是他在用,都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 你怀疑对方转移财产,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其配偶、子女名下的资产;
- 你还可以申请悬赏执行,发动社会力量帮你找线索。
执行路上,主动才有希望。
很多当事人以为“终本=放弃”,于是不再关注,结果错过了恢复执行的良机。终本只是中场休息,不是终场哨响。
如何避免自己的案件轻易被“终本”?
- 立案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财产线索:比如对方的银行卡号、房产地址、公司股权信息,哪怕只是个线索,也可能成为突破口;
- 定期联系执行法官:了解进展,表达你的迫切需求;
- 申请法院采取更强措施:比如拘传、搜查、审计,甚至追究拒执罪;
- 保持关注被执行人动态:生意有没有起色?有没有新项目?这些都可能是执行的突破口。
建议参考:
如果你的案件已经被“终本”,千万别自暴自弃,建议你:
- 保存好所有执行材料;
- 定期登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对方是否被新列入失信名单;
- 一旦发现财产线索,立即向法院提交《恢复执行申请书》;
- 必要时可委托专业律师介入,深挖财产隐匿路径。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不会辜负每一个坚持到底的当事人。
相关法条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
“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二)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注:终本属于“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非最终终结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终本案件什么意思”?说白了,执行暂时卡住了,但路没堵死”。
它不是终点,而是执行路上的一个“休整站”。
你的胜诉判决依然有效,法院的执行系统仍在后台监控,只要你保持关注、积极提供线索,随时可能“起死回生”。
别被“终本”两个字吓退,真正的执行较量,往往从终本之后才真正开始。
坚持,才是拿回属于你那笔钱的最后一把钥匙。
终本案件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终本不终权,执行不终结。
你的每一份坚持,都在为正义加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