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案件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
官司打赢了,法院也判对方赔钱,可执行的时候却迟迟拿不到钱?执行法官告诉你“案件已经终本了”,然后就没了下文……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一紧:终本案件什么意思?是不是我的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让很多当事人一头雾水的词——“终本案件”。
“终本”不是“终结”,而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咱们要搞明白一个关键点:“终本”不等于“案件彻底结束”,它的全称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过严格审查后,暂时无法查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依法作出的一种程序性结案方式。
就是法院已经尽力了,查了房产、车辆、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甚至连“老赖”老家的鸡鸭都摸排过了,结果还是没发现能执行的财产,这时候,法院就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终本”。
但这不等于你败诉了,也不等于你再也拿不到钱了,你的债权依然有效,只是当前执行程序暂时中止。
终本案件的三大核心特征
程序暂停,不是权利消灭
终本只是执行程序的“暂停键”,不是“删除键”,一旦你以后发现对方有财产(比如突然买了房、换了新车、公司分红),你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法院必须重新立案。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法院不是随便就给你“终本”的,根据法律规定,必须完成“四查”:查银行存款、查不动产、查车辆、查工商股权,还要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等措施,确认“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才能终本。案件仍留在执行系统中
终本后,法院的执行系统依然会定期自动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哪怕过了五年、十年,只要系统发现对方有钱了,就会自动恢复执行,钱照样能追回来。
为什么会有终本案件?
现实中,很多“老赖”擅长“金蝉脱壳”:
- 转移财产到亲戚名下
- 用他人账户收钱
- 名下不登记任何资产
- 人躲在外地,电话拉黑
法院不是侦探,不能24小时盯着对方,在现有技术手段下,如果查不到明确财产线索,又不能无限期拖着案件不结,“终本”就成了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无奈但必要的选择。
面对终本案件,当事人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看到“终本”就心灰意冷,其实大可不必。终本不是终点,而是执行路上的一个“中转站”,你可以做这几件事:
- 主动提供财产线索:比如你知道对方在某个公司有股份,或在外地有房产,赶紧告诉法院。
- 申请悬赏执行:有些地方法院允许申请人发布悬赏公告,发动群众帮你找“老赖”财产。
- 关注被执行人动态:留意对方是否换了工作、买了车、装修房子,这些都可能是恢复执行的突破口。
- 定期联系执行法官:不要以为终本就没人管了,定期询问进展,保持案件“热度”。
建议参考:
如果你的案件被终本了,千万别自暴自弃,建议你:
- 整理好所有可能的财产线索,形成书面材料提交法院;
- 向执行法官申请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和限制高消费;
- 保留好判决书、执行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 每隔半年主动联系一次法院,询问是否恢复执行;
- 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执行律师协助追踪财产。
执行难,但不等于执行不了,坚持,往往比判决书更重要。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七条: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书面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或者人民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
“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
(二)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三)已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等措施;
(四)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
“终本案件什么意思”?它不是终点,而是执行路上的一次“中场休息”,法院尽力了,但现实复杂,执行难是普遍现象,作为当事人,你要做的不是放弃,而是保持警觉、持续追踪、主动出击。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只要你坚持,那一纸判决,终有兑现的一天。
别被“终本”吓退,你的权利,还在生效中。
终本不终权,执行不停歇——这才是我们普通人面对司法执行应有的态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