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案件到底是啥?一文讲透你关心的执行难题!
打赢了官司,法院判决书也拿到了,可对方就是不还钱,执行程序拖了大半年,最后法院却告诉你——“这案子要‘终本’了”?听到“终本”两个字,很多人一头雾水:赢了官司怎么还拿不到钱?终本是不是意味着彻底没希望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什么是终本案件。
“终本”不是“终结”,而是“暂时按下暂停键”
“终本”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简称,听起来像案子彻底结束了,但其实它并不是最终的“死刑判决”,它更像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过全面调查,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暂时无法继续执行,于是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法院已经尽力了,但目前实在找不到钱或财产,只能先暂停执行,等以后发现线索再恢复。
举个例子:老张起诉老李还10万块,法院判了,老张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了老李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股票,结果发现啥都没有,老李名下连张银行卡都是空的,这种情况下,法院就会裁定“终本”。
但注意!终本≠老李不用还钱了,只要以后老李突然中了彩票、买了新房、工资涨了,老张随时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法院照样可以继续追钱。
终本案件的三大核心特征
程序上终结,实体权利不消灭
虽然执行程序暂时结束,但你的债权依然存在。判决书的法律效力不会因为终本而消失,你依然是债权人。恢复执行是关键突破口
一旦你发现对方有财产线索(比如新开账户、买了车、继承了遗产),立刻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案子就能重新启动。很多终本案件,都是靠当事人自己发现线索才翻盘的。法院仍会定期查控
现在很多地方法院已经实现“终本案件动态管理”,系统会每隔几个月自动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一旦发现有钱,法院会主动通知你,甚至直接恢复执行。
什么样的案件容易被终本?
不是所有执行不下去的案子都会终本,法院有一套严格的审查标准,通常要满足以下条件:
- 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报告财产令;
- 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查银行、房产、车辆、公积金等);
- 已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等措施;
- 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且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有效线索。
只有这些步骤都走完了,法院才会裁定终本。
终本后,你还能做什么?
很多人以为终本就等于“认命”,其实大错特错!终本之后,才是你主动出击的关键期。
- 保持关注被执行人动态:比如他换了工作、开了公司、买了房,都是线索;
- 向法院提供财产线索:哪怕是一条微信转账记录、一张朋友圈晒车的照片,都可能成为突破口;
- 申请悬赏执行:有些地方法院允许债权人发布悬赏公告,发动社会力量找人找财产;
- 考虑刑事追责:如果对方明明有钱却故意转移、隐匿财产,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建议参考:
如果你的案子被终本了,千万别放弃!建议你:
- 定期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对方是否被限制高消费或列入失信名单;
- 保留好所有判决书、执行裁定书原件;
- 主动联系执行法官,了解案件管理状态;
- 一旦发现财产线索,立即书面申请恢复执行,越快越好!
终本不是终点,而是执行路上的“中场休息”,很多债权人几年后靠一条线索成功追回欠款,你也可以!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二)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三)已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四)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什么是终本案件”?一句话概括:它是法院在穷尽执行手段后,因暂无财产可执行而暂时中止程序,但债权永不消失的法律状态。终本不是失败,而是提醒你——执行之路需要耐心和主动。打赢官司只是第一步,拿回钱才是真正的胜利,保持关注、积极提供线索,终本案件也有可能“起死回生”,别让一纸判决沉睡在抽屉里,你的权利,值得被兑现!
终本案件到底是啥?一文讲透你关心的执行难题!,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