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房到底是什么?别再被中介忽悠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房产中介嘴里听到“这个房子是更名房,便宜,手续简单”这样的话?听着挺诱人,但心里总打鼓:更名房什么意思?真的能买吗?会不会有坑?
咱们就来扒一扒“更名房”这个听起来神秘、实则暗藏玄机的词儿。
“更名房”到底是什么?
更名房,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一个民间俗称。它通常指的是:在房屋尚未完成产权登记(也就是还没拿到不动产权证)的情况下,原购房人将购房合同中的买受人名字,直接变更为另一个人的名字。
说白了,还没办房产证,就把合同上的名字改了”,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期房阶段,比如开发商刚开盘,购房者签了认购协议或商品房买卖合同,但还没交房、没办产证。
举个例子:
小王买了一套期房,签了合同,交了首付,但还没等到交房,他就因为工作调动不想买了,这时候,他找到小李,说:“我把这个房‘更名’给你,你接着付尾款,产权证直接写你名字。”如果开发商同意,房管局也配合,小王的名字就会从小李名下替换掉——这就是所谓的“更名房”。
“更名房”真的便宜又省事吗?
听起来好像是个捡便宜的机会:不用过户税、不用等满两年、手续快……但你得知道,便宜的背后,往往藏着大雷。
开发商是否允许?
大多数开发商在合同里都明确写着:“买受人不得擅自转让合同权利。”也就是说,你想更名,得开发商点头。有些开发商为了维护销售秩序,根本不允许更名,或者只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操作,还可能收取高额“更名费”。
政策风险极大
很多城市对“更名”有严格限制,为了打击炒房,部分城市明确规定:期房不得更名,或仅限直系亲属之间更名。一旦违规操作,不仅合同无效,还可能被认定为“炒房”,面临限购、限贷甚至行政处罚。
产权归属不清晰
更名房的本质是“合同权利转让”,但在产权证没下来之前,房子的法律所有权仍属于开发商。如果原购房人有债务纠纷,这套房可能被查封;如果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房子烂尾,你连合同都保不住。
后续过户可能出问题
你以为更名后就万事大吉?错!等房子可以办产证时,如果政策变了,或者开发商不配合,你可能根本拿不到证。更名≠产权转移,真正的产权,必须通过不动产登记才算数。
哪些情况可能合法“更名”?
虽然风险大,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以下几种情况相对安全:
- 直系亲属之间更名:比如父母买给子女,或夫妻之间,部分城市允许提供关系证明后申请更名。
- 开发商内部调换:有些开发商允许客户在房源之间调换,顺便更改买受人,但需走正规流程。
- 法院判决或继承:因继承、离婚分割、法院裁定等导致的合同主体变更,通常可依法办理。
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经过开发商书面同意,并在房管部门备案,否则就是“私下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 小编建议参考:
如果你真遇到“更名房”的机会,千万别脑子一热就签合同,记住这几点:
- 先查政策:咨询当地房管局,确认是否允许期房更名;
- 看开发商态度:必须拿到开发商的书面同意函;
- 查原购房人背景:是否有债务、婚姻纠纷,避免房子被查封;
- 不付大额定金:在完成备案前,不要支付超过合理比例的款项;
- 签三方协议:最好由你、原购房人、开发商三方签署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 律师把关:花点钱请专业律师审合同,避免踩坑。
便宜不是贪出来的,安全才是最大的省钱。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购房合同属于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可转让,需看合同约定及法律规定。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条
“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后,方可转让。”
(注:部分地方将“转让”理解为禁止更名)各地限购政策
如深圳、杭州等地曾明文规定:“禁止期房更名,遏制投机炒房行为。”
“更名房”听起来像捷径,实则步步惊心。它不是正规二手房交易,也不等于产权过户。在不动产权证没到手之前,任何“更名”都只是纸上谈兵。一旦开发商反悔、政策收紧或原房主出事,你可能钱房两空。
面对“更名房”,请保持清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真正安全的购房,永远是走正规流程、办正规手续,别为了一时便宜,赌上自己的安居梦。
买房是大事,合规才是底线。听懂了吗?点个赞,转发给正在看房的朋友,别让他们踩坑!
更名房到底是什么?别再被中介忽悠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