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登记费是多少?别再被中介忽悠了,一文说清所有细节!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买房时,中介轻描淡写地说:“登记费几百块,正常流程。”可等到缴费时,却发现账单上写着“800元”甚至更高,心里顿时打了个问号:房屋登记费到底该收多少?是市场定价还是政府指导?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扯清楚,让你明明白白交钱,不再做“糊涂业主”。
咱们得搞明白一件事:房屋登记费不是中介定的,也不是开发商说了算,而是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统一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换句话说,这是一笔“政府定价”的费用,全国范围内有统一标准,不存在“地方加价”或“服务升级多收费”的说法。
根据现行规定,住宅类房屋的登记费为每件80元,注意,这里的“每件”指的是一个不动产单元,也就是一套房子,不管你房子是50平还是300平,只要是住宅性质,登记费就是80元,这个标准适用于首次登记、转移登记(比如买卖过户)、变更登记等常见情形。
那为什么很多人交了几百甚至上千块呢?问题就出在“服务费”上,有些中介或代办机构会把“代办服务费”和“登记费”混为一谈,打着“帮你跑手续”的名义,收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服务费。但你要清楚:登记费本身只有80元,多出来的全是服务溢价。
非住宅类房产,比如商铺、写字楼、厂房等,登记费标准是每件550元,这个差距挺大,所以如果你买的是商业性质的房产,看到550元的登记费是正常的,但超过这个数,就得问清楚每一笔钱的去向。
有些特殊情况是免收登记费的。
- 房屋继承、受遗赠办理登记;
- 小微企业(凭营业执照)首次申请不动产登记;
- 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登记;
- 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登记。
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和特定群体的扶持,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一定要主动向登记机构提出减免申请,别白白多花钱。
还有人问:“夫妻之间加名要不要交登记费?”答案是:如果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登记,可以享受减免政策,仅收取10元工本费,而不是80元登记费。这是很多夫妻不知道的“隐藏福利”。
重点来了:所有登记费用都必须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官方渠道缴纳,缴费后会出具财政部门监制的正规票据。如果你发现中介让你直接转账给个人、或者收的是“收据”而不是“发票”,那就要警惕了,很可能存在违规操作。
📌 建议参考:
- 提前查询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官网,了解最新收费标准和减免政策;
- 不要轻信中介“打包收费”,明确区分“登记费”和“代办服务费”;
- 保留所有缴费凭证,尤其是发票或财政票据,日后维权或退税都有依据;
- 符合条件的尽量申请费用减免,比如小微企业、继承、夫妻加名等;
- 如遇乱收费,可拨打12345或向当地发改委、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相关法条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规〔2016〕2559号)
明确规定:住宅类不动产登记费为每件80元,非住宅类为每件550元;小微企业免收登记费;继承、受遗赠登记免收登记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6号)
第三条:不动产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等,应当依法缴纳登记费。《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免征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小微企业申请不动产登记免收登记费。
“房屋登记费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信息差。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政策,稀里糊涂多花了钱。住宅登记费就是80元,全国统一,童叟无欺。多出来的,都是服务费或“智商税”。
买房是大事,每一分钱都该花得明白。了解政策、掌握主动,才能在房产交易中真正掌握话语权,下次再有人跟你说“登记费要几百”,你可以微笑着回一句:“我知道,80块,财政局收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