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网贷逾期新政策真的来了?你的负债要松绑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微信群、甚至短视频平台都在疯传一句话:“6月份网贷逾期新政策出台了,逾期也能协商减免了!”这话听着挺诱人,可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又一场“情绪安慰剂”式的谣言?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资深律师,我今天就来跟你掰扯清楚这个“6月网贷逾期新政策”到底有没有,又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实际影响。
咱们得明确一点:截至目前(2024年6月),国家层面并没有出台名为“6月份网贷逾期新政策”的专项法规或红头文件,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新政”突然降临,但!这不代表监管层对网贷逾期问题毫无动作,恰恰相反,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部门确实在持续优化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框架,尤其是在“逾期处理”“债务协商”“催收规范”等方面释放了多个重要信号,这才被部分自媒体包装成了所谓的“新政策”。
那这些“信号”具体指什么?我们来拆解一下: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债务重组”和“个性化分期”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今年5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增长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短期还款困难的借款人,通过展期、续贷、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缓解压力,虽然这主要针对的是持牌金融机构,但不少正规网贷平台(尤其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参照执行。严打暴力催收,明确“软暴力”也违法
今年6月初,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部署开展“清朗·打击非法催收”专项行动。明确将“频繁骚扰、恐吓、侮辱、人肉搜索”等行为列为违法催收,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如果你因为逾期被电话轰炸、被发“灵堂照”、被威胁“上门抓人”,现在完全可以依法维权。推动“征信修复”机制试点,但不等于“洗白”
有传言说“逾期记录可以删除”,这是严重误解。征信记录一旦产生,五年内无法人为清除,但部分地区正在试点“信用修复告知机制”——即当你还清欠款后,平台需主动上报“已结清”状态,帮助你逐步恢复信用,这虽不是“新政”,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强调“协商优先”,平台被要求设立投诉通道
多地金融局下发通知,要求网贷平台必须设立清晰的债务协商渠道,不得“一刀切”起诉所有逾期用户,尤其是逾期金额较小、有还款意愿的借款人,应优先通过协商解决。这意味着,你现在主动联系平台申请分期或减免,成功率比以前高了。
所以你看,所谓的“6月新政策”并不是一纸文件,而是一系列监管趋势的集中体现:从“催收至上”转向“协商为先”,从“刚性追债”转向“柔性化解”,这才是真正值得你关注的核心。
✅ 给负债人的三点建议参考:
别信“征信洗白”“内部渠道”等骗局
任何声称“花钱删逾期记录”的都是骗子。唯一合法途径是还清欠款,等待5年自动消除。主动协商,别等被起诉
如果你确实困难,立刻联系平台客服,说明情况,申请延期或分期,记得录音、保留聊天记录,作为协商证据。遭遇暴力催收,坚决维权
被骚扰?被威胁?保存证据,拨打12377(网络举报)、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或直接报警,法律站在你这边。
📚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禁止使用恐吓、侮辱、骚扰等不当催收手段。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
-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明确将“软暴力”追债行为入刑。
“6月份网贷逾期新政策”虽无其名,却有其实,它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债务免除令”,而是监管层推动金融向善、保护弱势借贷者的一系列务实举措。真正的“政策红利”,是你现在有了更多协商空间、更强法律保护、更清晰的维权路径,与其迷信谣言,不如理性面对、主动沟通、依法维权。负债不可怕,逃避才危险;法律不保护赖账,但更不纵容暴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你正深陷网贷逾期困境,不妨从今天开始,打一个电话、发一条协商信息、保存一份催收记录——改变,往往就从这一步开始。
6月份网贷逾期新政策真的来了?你的负债要松绑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