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到底包括啥?90%的人都搞错了!
年底做财务报表,老板问你“咱们今年的营业收入是多少?”你张口就报了个数,结果被财务同事悄悄纠正:“这不算营业收入!”
是不是一头雾水?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营业收入包括什么”这个问题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很多人以为,只要是公司收进来的钱,就是营业收入,比如客户打款、卖产品收款、甚至政府补贴、股东投资……统统算进去。大错特错!
营业收入可不是“所有收入”的大杂烩,它有非常明确的法律和会计定义。
营业收入,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主要业务所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听起来有点绕?咱们用大白话拆解一下:
必须是“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
比如你是开餐馆的,顾客吃饭付的钱,就是营业收入;你是做软件开发的,客户付的开发费,也是营业收入,但如果你把公司闲置的一辆旧车卖了,这笔钱就不算营业收入,而是“资产处置收益”,属于“营业外收入”。必须是“主营业务”带来的
举个例子:一家制造企业,卖设备是主业,收入算营业收入;但如果它顺便炒了点股票赚了钱,这笔收益属于“投资收益”,不能计入营业收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和“政府补助”等非经营性流入
股东打给公司的注册资本,再怎么多,也不能算营业收入;政府给的疫情补贴,虽然进了账,但属于“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不是营业收入。要“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这个稍微专业点,意思是这笔钱得真正给公司带来净资产的提升,比如客户预付了一笔货款,但货还没发,这时候还不能确认为营业收入,得等交付完成、风险转移后,才能确认。
总结一下:
✅ 营业收入包括:
- 销售商品收入(如卖手机、卖服装)
- 提供劳务收入(如设计服务、维修服务)
-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出租厂房、授权软件使用)
❌ 不包括:
- 投资收益(如股票分红、股权转让)
- 营业外收入(如罚款收入、资产处置利得)
- 政府补助
- 所有者投入资本
为什么搞清楚这个很重要?
因为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主业干得怎么样”的核心指标,投资者看财报,第一眼就盯营业收入;银行放贷,也拿它当评估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依据,如果把不该算的硬塞进去,轻则误导决策,重则涉嫌财务造假,那可就麻烦大了。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建议定期与会计师沟通,确保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特别是涉及跨期收入、预收款、退货条款等情况,一定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入确认五步法”来处理,避免人为夸大营业收入,留下合规隐患。
相关法条参考: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第二条规定: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条: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明确列举了应计入收入总额的项目,但特别区分了“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经营性收入与其他收入类型。
小编总结:
别再把“营业收入”当成“所有进账”的代名词了!营业收入的核心在于“日常经营”和“主营业务”,它是企业“靠本事吃饭”的真实体现,搞清楚它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不仅是财务合规的基本功,更是对企业健康发展的负责,下次再有人问你公司营收多少,记得先确认:这笔钱,真的“营业”了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