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宝借的钱不还怎么办?借贷宝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之间通过借贷平台发生资金往来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借贷宝作为一款曾经较为流行的网络借贷平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人到期不还钱的问题。这不仅会给债权人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那么,当在借贷宝借出去的钱无法收回时,债权人应该如何合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解答,并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应对策略。
一、借贷宝借的钱不还怎么办
当遇到借贷宝上的借款人不还钱时,债权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逐步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收集并固定证据:首先要将与借款相关的所有整理齐全,包括但不限于借贷宝平台上的借款截图、转账记录、双方的聊天记录(如微信、短信沟通催款的内容)、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能够借贷关系的存在以及借款人未履行还款义务的事实。
2.主动与借款人沟通协商:在发现借款人逾期未还款后,债权人应第一时间通过借贷宝平台或其他联系方式与借款人取得联系,了解其未还款的原因。可以尝试与其协商制定新的还款计划,例如延长还款期限、分期偿还等。若协商达成一致,建议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明确新的还款时间和方式,避免后续再次产生纠纷。
3.利用平台功能进行催收:借贷宝平台通常会提供一些催收功能,如短信提醒、电话催收等。债权人可以通过平台内置的催收工具向借款人发送催收通知,部分平台还可能将逾期信息纳入用户信用评价体系,对借款人形成一定的压力。
4.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协商和平台催收均无效,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需要提交起诉状、原告和被告的身份证明材料、证据清单等。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若借款人在判决后仍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查封、扣押、冻结借款人的财产等方式实现债权。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债权人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采取暴力催收、侮辱诽谤等非法手段,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借贷宝借款纠纷的是多久
借贷宝借款纠纷属于借贷纠纷,其诉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具体到借贷宝借款中,若借款合同约定了明确的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期限,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还款,但需要给借款人合理的准备时间,诉讼时效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或者合理准备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权人如果通过向借款人发送催收通知(如短信、邮件、书面函件等,需保留证据)、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方式主张权利,或者借款人同意履行还款义务,诉讼时效会发生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采取任何维权措施,当诉讼时效届满后,借款人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此时债权人将丧失胜诉权,法院可能会驳回其诉讼请求。因此,债权人应密切关注诉讼时效,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借贷宝借款利率超过多少不受法律保护
借贷宝借款的利率是否受法律保护,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国家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第二次修正)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
“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例如,如果借款合同成立时的一年期LPR为3.65%,那么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3.65%×4=14.6%的部分,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利率是指实际年化利率,包括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服务费、中介费等各种名义的费用。如果借贷宝平台或借款人以各种方式变相收取高额费用,导致实际利率超过法定上限,超过部分债权人无权要求借款人支付。若双方约定的是无息借款,但借款人逾期未还款,债权人可以主张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计算同样不能超过一年期LPR的四倍。
在处理借贷宝借款纠纷时,债权人应首先确认借款利率是否合法,对于超过法定保护上限的利息部分,无需过分纠结,应重点追讨本金和合法利息。在签订借款合也要仔细查看利率,避免陷入高息借贷的陷阱。
综上所述,当遇到借贷宝借的钱不还的情况,债权人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协商、平台催收、诉讼等方式维权,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和利率保护上限等法律问题。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