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两万逾期两个月,真的会被起诉吗?还能翻身吗?
一时手头紧,想着“先借点应急”,于是点了几下手机,两万块就到账了?可两个月过去了,工资没涨,催收电话却越来越多,心里像压了块石头——网贷两万逾期两个月,到底会怎么样?会不会坐牢?会不会被起诉?还能不能缓过来?
咱们不绕弯子,不讲官方套话,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个明白。
逾期两个月,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先说结论:网贷两万逾期两个月,虽然不至于马上坐牢,但已经踩进了“高危区”。
很多人以为,不就是欠两万吗?我又不是不还,就是暂时没钱,可现实是,一旦逾期,你的“信用账户”就已经开始被划红线了。
征信受损
如果你借的是正规持牌机构(比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正规网贷平台),那么这笔逾期记录大概率已经上报征信系统。逾期两个月,征信上会留下“连三累六”的污点——连续逾期3次,或累计6次,未来5年内想贷款买房、买车、办信用卡,基本没戏。利息和罚息滚雪球
你以为只欠两万?错,大多数网贷平台逾期后,会按日收取罚息,外加违约金。两个月下来,实际欠款可能已经逼近2.3万甚至更高,越拖,成本越高。催收手段升级
第一个月可能只是短信提醒,第二个月开始,电话轰炸、短信威胁、甚至联系你家人朋友,都可能出现,虽然部分催收行为涉嫌违规,但对你心理的压迫是实实在在的。被起诉的风险真实存在
很多人觉得“两万不多,平台懒得告”,但现实是,只要逾期超过90天,平台完全有权起诉你,而两个月,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红线,尤其是如果平台把债权转让给了第三方催收公司,对方为了回款,更可能走法律程序。
为什么两万也能被起诉?
你可能会问:两万块,法院受理吗?律师费都不够吧?
别小看这“两万”,从法律角度看,民事诉讼的门槛极低,只要金额超过1000元,就可以起诉,网贷平台往往批量起诉,一个律师一天能处理几十起类似案件,成本极低。
更重要的是,法院判决后,如果拒不执行,就会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到时候,高铁坐不了、飞机飞不了,孩子上学都可能受影响。
现在该怎么办?还有救吗?
别慌,逾期两个月,还没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关键是要主动出击,而不是等催收打爆手机才想起来处理。
立即停止逃避,主动联系平台
打电话给客服,说明你目前的经济困难,申请分期还款或延期,很多平台其实愿意协商,毕竟他们也不想走诉讼流程。
制定还款计划,优先还高息平台
把所有网贷列个清单:哪家利息高、哪家催得凶,优先处理,哪怕每月还500、1000,也比一分不还好。有还款意愿,是避免被起诉的关键。
保留沟通记录,防止暴力催收
所有通话尽量录音,短信、微信记录别删,如果遇到威胁、恐吓、P图发朋友圈等行为,立即保留证据,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考虑债务重组或协商停息挂账
如果你名下有多笔网贷,总负债超过收入,可以尝试通过专业机构或律师协助,与平台协商“停息挂账”或“个性化分期”,最长可分5年还款,大大减轻压力。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逾期,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两万不是天文数字,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你当前的财务状态。真正的解决之道,不是逃避,而是直面问题,制定计划,一步步还清。信用比钱更重要,一次逾期可以修复,但长期失联只会让问题雪崩。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催收过程中泄露借款人隐私,涉嫌违法。
网贷两万逾期两个月,不是世界末日,但绝对是一个警钟,它提醒你:财务自由不是靠“拆东墙补西墙”实现的,而是靠理性消费和风险意识。
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焦虑,而是行动——联系平台、制定计划、逐步还款,哪怕慢一点,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就一定能走出债务阴影。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只有你,才能真正救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