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缴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以为只是要回来,其实远不止如此!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某某官员因贪污被追缴违法所得”?或者在法院判决中看到“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听到“追缴”这个词,你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就是把东西要回来?
但真相是,追缴远比“要回来”复杂得多,它不仅是法律术语,更是一把正义的利剑,直指违法所得的根源。
那追缴到底是什么意思?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法律概念。
追缴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收回违法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或利益的行为,它不是协商,不是提醒,而是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措施,目的就是“不让违法者从违法行为中获利”。
举个例子:老张开了一家黑作坊,用劣质原料生产假保健品,非法获利50万元,案发后,公安机关查实情况,法院判决:老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并依法追缴其违法所得50万元。
这里的“追缴”,就是把这50万从老张手里强制拿回来,上缴国库或返还受害人。追缴的不是“合法财产”,而是“不义之财”。
再比如,某公职人员受贿100万元,即便他把钱藏在亲戚名下、转移到境外,司法机关依然可以通过追缴程序,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这些资产,最终实现“赃款归案”。
追缴的核心逻辑是:违法所得不应被保留,正义必须体现在“经济清零”上。
你犯了罪,不仅要坐牢,还得“吐出来”——这才是完整的惩罚与矫正。
值得注意的是,追缴的对象不仅限于金钱,它还包括:
- 非法获得的房产、车辆;
- 通过内幕交易获得的股票收益;
- 走私物品、盗版光盘等非法物品;
- 甚至包括虚拟财产,比如通过网络诈骗获得的加密货币。
追缴不以行为人是否主动退还为前提,就算你把钱花光了、转移了,甚至“捐”出去了,只要能证明是违法所得,国家依然有权追回,这就是法律的“长臂效应”。
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没收”,很多人以为追缴和没收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追缴针对的是“原本不属于行为人”的非法所得,比如赃款、赃物;而没收更多是对“合法或非法财产”的剥夺,比如犯罪工具、违禁品,甚至部分合法财产(如没收财产刑)。
打个比方:你偷了别人的手机,法院追缴这部手机还给失主——这是追缴;
而你用来作案的螺丝刀、电脑,哪怕是你自己买的,也可能被没收——这是没收。
追缴的本质是“返还原状”,而没收则是“剥夺使用权”。
建议参考:如果你或身边人涉及财产被追缴,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心存侥幸转移财产,现在的司法系统联动性强,银行、房产、证券、数字货币都在监控范围内,隐匿、转移违法所得只会加重处罚。
- 积极配合调查,争取从宽处理,主动说明资金去向、配合追缴,往往能在量刑时获得酌情从轻的机会。
- 及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追缴涉及证据认定、财产性质界定等复杂问题,普通人很难应对,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能帮你厘清哪些是“可追缴”,哪些是“合法财产”,避免“误伤”。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法所得的财物,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监察法》第四十六条:
“监察机关经调查,对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小编总结:
追缴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把钱要回来”,而是一种法律正义的兑现机制,它告诉所有人:违法可以得一时之利,但绝不能长久占有。
无论是贪官、骗子,还是黑心商家,只要触碰法律红线,追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高悬头顶。
法律不仅要惩罚行为,更要斩断利益链条,而追缴,正是这条链条上最关键的锁扣。
下次再听到“追缴”二字,别再轻描淡写——它背后,是国家对公平正义的坚决守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