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到底属于哪个单位管?很多人搞错了!
“社区属于什么单位?”小区门口的居委会在忙啥?物业和社区到底啥关系?谁发通知、谁管调解、谁负责疫情防控?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其实背后牵扯的是基层治理的“大格局”。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社区到底属于什么单位?它归谁管?它的职责又是什么?
社区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企业单位,更不是物业公司,它本质上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法律和行政体系中,社区通常指的是“居民委员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居委会”,根据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就是说,社区不是政府派出机构,而是居民自己选出来的“管家团队”。
但你可能要问了:那为啥社区经常传达政府通知、组织核酸检测、登记人口信息?这不是在“当官”吗?
这就要说到我国基层治理的特殊性了,虽然居委会是自治组织,但在实际运作中,它承担了大量政府下沉的公共服务职能,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关,会通过指导、协调、委托等方式,让社区协助完成民政、计生、社保、综治、应急管理等工作,所以你会看到,社区办公室墙上挂着“XX街道XX社区居委会”的牌子,它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支持,但法律地位上仍属群众自治组织。
举个例子:你家楼道灯坏了,找物业修;但如果小区里有孤寡老人没人照顾,社区就会介入,联系志愿者、申请补贴,再比如疫情期间,封控管理、物资发放、信息登记,这些任务很多都是社区工作人员顶在一线,他们不是公务员,却干着最贴近民生的活。
回答开头的问题:社区属于什么单位?它不属于行政单位,也不属于企业单位,而是依法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受街道办事处指导,服务于社区居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混淆“社区”和“物业公司”,这里必须划重点:物业公司是企业,和业主签合同提供服务,收的是物业费;而社区居委会是公益性质的自治组织,不收费,服务全体居民,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和公共事务,两者职能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
建议参考: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社区事务不明确、责任推诿的情况,建议先弄清问题性质。
- 涉及房屋维修、停车、绿化等——找物业公司;
- 涉及邻里纠纷、困难帮扶、政策咨询、人口登记等——找社区居委会;
- 若居委会不作为或街道推责,可向上级民政部门反映,或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
社区是居民的“娘家人”,但它的权力来源于居民自治,也需要居民共同参与建设。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包括:宣传法律法规、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小编总结:
社区不属于政府单位,也不属于企业,它是居民自己的“自治组织”,虽然它常与街道办紧密合作,承担大量行政辅助工作,但其本质仍是“民选、民管、民享”的基层治理平台。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明白社区的价值所在——它不是“上面派来管人的”,而是“我们自己选出来服务大家的”,下次见到社区工作人员,别再问“你是哪个单位的”,而是说一句:“辛苦了,咱们社区有你们真好。”这才是对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尊重。
社区到底属于哪个单位管?很多人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