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时,什么东西不能托运?这些隐形雷区你踩过吗?
兴冲冲地打包好行李,到了机场却被安检拦下,被告知某样东西不能托运,甚至要当场处理?那一刻,尴尬、着急、无奈全涌上心头。很多人对“什么不能托运”这个问题,了解得并不全面,以为只要不是液体、不是刀具,就能安心塞进行李箱,但现实可没那么简单。
咱们就来聊点“硬核又贴心”的干货——坐飞机时,到底哪些东西绝对不能托运?哪些看似无害却暗藏风险?哪些物品虽然能带,但必须随身携带?
明令禁止托运的“黑名单”物品
锂电池与充电宝:只能随身,不可托运
你有没有把充电宝随手扔进托运行李的习惯?小心!这是高风险操作,根据民航规定,额定能量超过100Wh的充电宝必须经航空公司批准才能携带,且所有充电宝都严禁托运,因为锂电池在货舱中一旦发生短路或高温,极易引发火灾,而货舱缺乏实时监控和灭火手段,风险极高。
易燃易爆品:火源类物品零容忍
打火机、火柴、酒精喷雾、烟花爆竹、汽油、油漆……这些一听就“危险”的东西,自然不能托运,但你知道吗?有些看似日常的物品也属于这一类,比如高度酒精含量的香水(超过70%)、喷雾型发胶、自热食品里的发热包等,特别是自热火锅,虽然方便,但里面的生石灰遇水发热,托运时可能因压力变化引发膨胀甚至爆炸。
贵重物品:丢了不赔,别怪我没提醒你
珠宝、现金、重要文件、相机、笔记本电脑……这些贵重物品,强烈建议随身携带,航空公司明确表示:托运行李中若丢失贵重物品,概不负责赔偿,你以为锁好箱子就安全?运输途中行李可能被多次搬运、扫描,甚至开箱检查,风险远高于随身携带。
容易被忽略的“灰色地带”
剪刀、工具类:尺寸决定命运
小剪刀、指甲刀、螺丝刀……这些日常工具,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小东西嘛”,但规定是:长度超过12厘米的刀具或工具,一律禁止随身携带,也不能托运,而12厘米以下的,可以托运,但必须妥善包装,避免伤人,建议:工具类尽量不带,真要带,记得查清尺寸并用硬壳包裹。
食品类:生鲜与特殊食材要当心
海鲜、肉类、水果……国内航班一般允许托运,但国际航线限制极严,很多国家禁止携带新鲜动植物产品入境,像臭豆腐、螺蛳粉这类气味浓烈的食品,虽然不违法,但可能被航空公司拒运,影响他人体验。
医疗用品:氧气瓶、注射器需申报
患有慢性病的朋友常带药出行,但要注意:压缩气体类医疗设备(如便携式氧气瓶)严禁托运,必须提前向航空公司申请,随身携带并提供医生证明,胰岛素、注射液等药品可托运,但建议随身携带,避免冷藏失效。
航空公司“潜规则”也要懂
除了国家法规,各航空公司还有自己的“土政策”。
- 某航司规定:单件托运行李不得超过32公斤;
- 某国际航线禁止托运含锂电池的电动滑板车;
- 宠物托运必须使用专用航空箱,且提前48小时申报。
出发前务必登录所乘航司官网,查清“特殊物品运输规定”,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完了”。
✅ 建议参考:出行前3步自查法
- 列清单:把所有要带的物品列出来,逐项对照“禁运清单”;
- 查航司: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搜索“托运行李规定”或“禁止携带物品”;
- 分装打包:锂电池、贵重物、药品放随身包;易碎品用泡沫包裹并贴“易碎”标签。
📚 相关法条依据(精简版)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三十条:
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等乘坐民用航空器。《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民航局公告):
明确列出打火机、火柴、锂电池(含充电宝)、酒精体积百分含量超过70%的饮品等不得托运。《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技术细则:
锂电池运输需符合UN38.3测试标准,且禁止在客机货舱中运输高能量锂电池。
“什么不能托运”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安全、效率和心情的大事,你以为的“方便”,可能换来的是延误、罚款,甚至是飞行安全风险。锂电池随身、贵重物不托运、易燃品零容忍、特殊物品提前报备。
出行本该是件愉快的事,别让一个小小的行李疏忽,毁了整趟旅程。多一分了解,少十分麻烦,下次打包前,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家人朋友——安全出行,从“懂规则”开始。
✈️ 愿你每一次出发,都轻装上阵,平安抵达。
坐飞机时,什么东西不能托运?这些隐形雷区你踩过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