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什么是证据?你以为的‘证据’真的能打官司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吵架时掏出手机录音,觉得“这下你跑不掉了”;发微信截图,觉得“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甚至朋友口头作证,就觉得“他亲眼看见的,肯定没问题”,但当你真把它们带到法庭上,法官却说:“这,不算有效证据。”
那一刻,是不是感觉天都塌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什么是证据?不是你以为“能证明”就是证据,法律上的证据,可没那么简单。

什么是证据?你以为的‘证据’真的能打官司吗?


法律上的“证据”,不是你想的那样

很多人以为,只要能“说明情况”的东西,就是证据,但法律不讲感觉,讲规则,在法律语境里,证据是指能够依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依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换句话说,哪怕你手里有一段视频,拍得清清楚楚,但如果它是偷偷在别人家里装摄像头录的,侵犯了他人隐私,那它很可能被法院认定为“非法证据”,直接排除,再清晰也没用

证据 ≠ 能证明的东西,而是“合法、真实、关联”的三合一产物


证据的“三大铁律”: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1. 合法性:来源要合法,偷录、窃听、黑客手段获取的信息,哪怕内容真实,也可能被法院“拒之门外”。
    你在公司会议室偷偷录音,可能侵犯公司管理秩序或他人隐私,这种录音即便内容真实,也难被采纳。

  2. 真实性:不能造假,P图的聊天记录、伪造的借条、篡改的监控……这些在法庭上一旦被识破,不仅证据无效,还可能涉嫌伪证罪,赔了夫人又折兵

  3. 关联性:必须和案件有关,你拿出一张十年前的聊天记录,想证明对方现在欠你钱?法官只会问一句:“这和本案有啥关系?”
    无关的“证据”,再真实也是废纸一张


常见的证据类型,你知道几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证据有八大类,咱们挑几个日常最常用的说说:

  • 书证:合同、借条、发票、微信聊天记录(需完整原始载体)。
  • 物证:损坏的手机、被撕毁的衣服、事故车辆。
  • 视听资料:录音、录像,但必须合法取得。
  • 电子数据:微信记录、支付宝转账、电子邮件——但必须能验证真实性,比如原始手机、未删减的记录。
  • 证人证言:朋友出庭作证,但证人必须出庭接受质询,否则效力大打折扣。

特别提醒:微信聊天记录能不能当证据?能!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能证明聊天双方的身份; 未经删减、篡改;
  2. 有原始载体(比如你的手机)供法庭核对。

为什么你的“证据”总被法院“无视”?

很多人败诉,不是没证据,而是证据没用对,常见误区:

  • 只截图,不保存原始记录;
  • 录音没说明时间、地点、人物;
  • 证人不出庭,只写个“情况说明”;
  • 关键证据孤证无旁证,无法形成证据链。

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链,单个证据再强,如果无法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也难被采信。


建议参考:如何收集一份“靠谱”的证据?

  1. 提前规划:涉及金钱往来,尽量用转账备注用途,签书面协议;
  2. 保留原始载体:微信记录别删,录音视频存好原件;
  3. 合法取证:别偷拍偷录,必要时可申请公证或法院调查;
  4. 及时固定:发现对方可能销毁证据,尽快申请证据保全;
  5. 请专业律师指导:别自己瞎搞,律师能帮你判断哪些证据有用、怎么用。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十四条
电子数据的内容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真实性,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什么是证据”?它不只是你手里的截图、录音或一张纸,而是法律框架下,经过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三重考验的“事实载体”
很多人输在官司上,不是因为没理,而是因为没证,或者有证不会用
证据意识,比证据本身更重要
从今天起,别再随口说“我有证据”,而是问问自己:
我的证据,合法吗?真实吗?能链上吗
只有经得起法庭拷问的“证据”,才是真正能帮你打赢官司的“武器”。

别让“我以为”毁了你的“我应该”。
懂证据,才能赢在法庭之前

什么是证据?你以为的‘证据’真的能打官司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99784.html

什么是证据?你以为的‘证据’真的能打官司吗?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意外?你以为的意外,法律上真的算吗?

什么是意外?你以为的意外,法律上真的

有没有过这样经历?走在路上突然被高空坠物砸中,骑车时因路面坑洼摔倒受伤,或者在公加班时突发心梗送医……事后第一反应往往:“这太意外了!”但冷静下来一想,“这到底算不算法律意义上‘意外’?”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法律问题——什么是意外。 “意外”不只生活用...

什么是假药?你以为的神药,可能正在悄悄夺走你的健康!

什么是假药?你以为的神药,可正在悄悄夺走你的健康!

“祖传秘方,三天根治糖尿病”“纯天然无副作用,高血压一吃就好”?或者在短视频里刷到“特效药”“一贴灵”“一喷见效”?听起来特别诱人?但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神药”,很可——假药! 咱们就来认聊聊:到底什么是假药?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近?又会对我们生命健康造成怎样威胁?你以...

P2P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点对点真的只是技术那么简单吗?

P2P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点对点真的技术那简单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那几年,“P2P”这个词曾频繁出现在新闻头条、社交平台和投资理财圈里,但如今,它却成了许多人避而不谈话题。P2P什么意思呢?它仅仅“Peer to Peer”英文缩写?还背后藏着更多不知道风险与故事? P2P字面含义是什么? 从技术角度来说,P2P(全称...

P2P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点对点真的只是技术吗?

P2P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点对点真的技术

有没有在刷手机时候,突然看到“P2P平台暴雷”“P2P理财跑路”这样新闻?心里一紧,又一头雾水:P2P到底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像高科技术语,怎又跟钱、跟风险扯上关系了?咱们就来把这层“神秘面纱”彻底揭开。 先从字面说起——P2P,全称Peer-to-Peer,中文叫“点对点”,最原...

什么叫安全?你以为的安全,真的安全吗?

什么叫安全?你以为的安全,真的安全

有没有过这样瞬间? 深夜回家,看到楼道灯亮着,心里一暖,觉得“这下安全了”;把密码锁输完,门“咔哒”一声关上,长舒一口气,心想“终于安全了”;孩子放学准时到家,说“人回来了,就安全了”。 可知道?这些我们习以为“安全”,其实只表象。安全,从来不一种感觉,而一种状态,...

什么是证据?你真的了解它在法律中的作用吗?

什么是证据你真的了解它在法律中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家庭纠纷、合同争议还刑事案件,“证据”这个词总频繁出现,但有没有认思考过:什么是证据? 它何如此重要?为什么打官司是打证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看似简单却深奥法律概念。 揭开“证据神秘面纱 通俗来讲,证据用来明事情或材料,但在法律...

套路贷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借款,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套路贷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借款,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陷阱!

套路贷到底是什么意思? “套路贷”这个词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新闻中,但很多人依然对它具体含义感到模糊。套路贷一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通过设置一系列“套路”手段诱骗或强迫借款人陷入债务陷阱,并最终达到侵占房产、车辆或其他财产目的的违法行。 它表面上看起来像普通民间借贷,实际上却披着合法...

关禁闭什么意思?你以为的惩罚可能早已触犯法律!

关禁闭什么意思?你以为的惩罚可早已触犯法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听到“关禁闭”这个词时,第一反应可能是想到学校里纪律处分、部队中惩戒措施,或者监狱里一种处罚方式,但你真的了解“关禁闭”含义?它究竟一种合法管理手段,还潜在违法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禁闭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禁闭”到底是什么? 从字面理解,“关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