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这个职场隐形人的法律真相!
每天在一家公司上班,打卡、开会、加班样样不落,但签合同的却是另一家公司?工资是第三方发的,社保也是另一家公司在交?这时候,你可能已经“被派遣”了——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劳动法律师,我见过太多劳动者稀里糊涂进了派遣岗位,最后维权困难、权益受损的案例,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劳务派遣”这四个字掰开揉碎,讲个明白。
劳务派遣到底是什么?一句话说清!
劳务派遣,简单说就是“你给A公司干活,但你是B公司的人。”
A公司需要人手,但不想直接招人、怕承担太多用工责任,于是找来一家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B公司)——也就是“劳务派遣单位”,B公司和你签劳动合同,给你发工资、交社保,然后把你“派”到A公司去上班。
你是B公司的人,却在A公司的地盘干活。
这种“三角关系”,就是劳务派遣的核心结构。
劳务派遣≠临时工,但它有“隐形门槛”
很多人一听“派遣”,就觉得是“临时工”、“替补队员”,其实不然。劳务派遣在法律上是合法的用工形式,但它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派遣用工只能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啥意思?
- 临时性:工作时间不超过6个月;
- 辅助性:不是核心业务,比如前台、保洁、行政支持;
- 替代性:原岗位员工请假、离职,临时顶岗。
可现实中呢?有些企业把派遣当成“万能钥匙”,连技术骨干、项目主管都用派遣,这就涉嫌违法了!
为什么企业爱用派遣?背后的“算盘”是什么?
从企业角度看,派遣确实“香”:
- 降低用工成本:不用直接签合同,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灵活调配人力:项目结束,人就退回派遣公司;
- 减少管理负担:社保、工伤、解雇赔偿,都由派遣公司扛。
但对劳动者来说,风险可不小:
- 同工不同酬:干一样的活,工资可能差一大截;
- 晋升难:不是“正式员工”,很难进核心团队;
- 归属感弱:两边都不是“自己人”,容易被踢皮球。
更关键的是:一旦出事,责任主体容易模糊。
比如你被辞退了,该找谁?是用工单位A,还是派遣单位B?搞不清,维权就难。
签派遣合同前,这几点必须问清楚!
如果你正在考虑或已经进入派遣岗位,一定要睁大眼睛:
- 合同和谁签?必须是具有资质的正规劳务派遣公司;
- 工资谁发?社保谁交?派遣公司必须依法为你缴纳五险一金;
- 是什么?是否属于辅助性岗位?有没有超期用工?
- 发生工伤怎么办?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谁负责?流程怎么走?
你和派遣公司之间是劳动关系,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你和用工单位之间只是劳务提供关系,没有直接劳动合同。
✅ 建议参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派遣权益?
- 签合同前查资质:确认派遣公司有《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 保留所有证据: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安排,统统保存;
- 遇到不公及时维权:如果同工不同酬、被随意退回,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优先争取转正机会:长期在核心岗位的派遣员工,有权要求同等待遇或转为正式员工。
📚 相关法条依据(划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
用工单位决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辅助性岗位,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法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它不是“黑工”,也不是“临时工”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合法但受限的用工形式,关键在于:你是否知情?是否自愿?是否享有同等权利?
在这个灵活用工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我们不能一味排斥派遣,但更要警惕“假派遣、真规避”的企业套路。了解规则,才能保护自己;看清本质,才能掌握主动。
如果你正在被派遣,别慌,也别认命。你的劳动值得尊重,你的权益不容打折。
签的是合同,守的是法律,争的是尊严。
—— 一名懂法也懂你的律师,与你共勉。
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这个职场隐形人的法律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