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销?你可能每天都在擦边,却还不自知?
“姐,有个项目特别赚钱,拉几个人就能月入十万!”或者刷到朋友圈里有人晒豪车、豪宅,配文写着:“加入我们,轻松实现财富自由!”听着心动吗?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光鲜的“机会”,背后很可能就是传销的影子。
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什么是传销?它和正规的直销、创业项目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却还是有人前赴后继地掉进坑里?
传销,不是“拉人头”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只要“拉人头”就是传销,其实没那么简单。传销的本质,是通过发展下线、层级计酬、缴纳费用或购买产品来获取收益,而不是靠真实的产品销售或服务价值赚钱。
举个例子:你花3980元买了一套“神奇护肤品”,但产品本身根本不值这个价,你被告知:只要再拉两个人进来,每人交同样的钱,你就能回本甚至赚钱——而且还能继续往上拿提成。注意!这时候,你已经掉进了传销的“金字塔”里。
这种模式的核心不是卖产品,而是“拉人头”。产品只是幌子,真正的利润来自新加入者的“入门费”,而越往上的人,赚得越多;越往下的人,越像韭菜,被一层层收割。
传销的三大典型特征,记住就能避坑!
国家明确定义了传销的三大特征,咱们一个个拆解:
- 拉人头: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你赚多少钱,不看你卖了多少货,而是看你拉了多少人进来。
- 层级计酬:形成上下线关系,上线可以从下线的业绩中抽成,甚至隔几层也能分钱。这种“人传人、利滚利”的模式,注定不可持续。
- 入门费或变相入门费:要求你先交钱、买产品、投资“资格”,才能加入,而这些产品往往价格虚高,实际价值极低。
只要符合这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极有可能涉嫌传销,别被“创业”“共享经济”“区块链”这些高大上的词忽悠了,本质不变,模式照旧,还是那个老套路。
直销 vs 传销: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很多人分不清直销和传销。正规直销是合法的,而传销是违法的。
比如安利、无限极这类企业,虽然也有“推荐奖”,但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销售,而不是拉人头,正规直销企业有严格的退换货机制、价格透明、不强制囤货。
而传销呢?产品是假的,价格是虚的,退不了货,也逃不掉,你一旦进去,就像进了“老鼠会”,想退出?不好意思,你的“上线”不会放过你。
为什么传销屡禁不止?
因为人性的贪婪和对“快速致富”的幻想。
传销组织深谙心理学:他们给你画大饼,让你看到“成功人士”的生活,制造焦虑,再用“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逼你快速决策,等你反应过来,钱已经交了,人也拉了,想回头都难。
更可怕的是,很多受害者在发现自己被骗后,不是选择报警,而是想着“再拉几个人回本”。他们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把亲朋好友也拖下水。
建议参考:如何识别和远离传销?
- 警惕“高回报、低门槛”项目:如果有人说“轻松月入十万”,还不用上班,那你就要打个问号了。
- 看收入来源:你是靠卖产品赚钱,还是靠拉人头赚钱?前者是生意,后者是陷阱。
- 查企业资质:登录国家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这家公司有没有合法直销牌照。
- 不交“入门费”:任何要求你先交钱才能加入的项目,都要高度警惕。
- 保护家人朋友:如果你发现亲友陷入传销,请及时劝阻,必要时报警。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到处是陷阱。
相关法条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拉人头、团队计酬、入门费等行为均属于传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参与。
“什么是传销?”——它不是简单的“拉人头”,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操控和财富骗局,它利用人性的弱点,披着“创业”“互助”“创新”的外衣,实则在吞噬普通人一生的积蓄和信任。
真正的财富,来自于踏实的劳动、合法的经营和长期的积累,别被那些“一夜暴富”的谎言蒙蔽了双眼。守住底线,认清模式,远离传销,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有个项目特别好”,别急着心动,先问问自己:这到底是在做生意,还是在做“局”?
——清醒一点,别让贪婪毁了你的人生。
什么是传销?——你可能每天都在擦边,却还不自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