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侵犯肖像权?这些情况你可能每天都在犯!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以为随手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没什么大不了,但稍不注意就可能踩到“侵犯肖像权”的雷区。根据《民法典》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公开传播、商业盈利或其他可能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均可能构成侵权,你拍下路人尴尬瞬间发到网上博眼球,商家未经许可用顾客照片打广告,甚至自媒体随意搬运他人照片配图,这些都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没有恶意或主观故意,只要客观上存在未经授权的使用,就可能被判定侵权,某网红在直播中拍到路人脸部未打码,即使未提及对方身份,仍可能因侵犯肖像权面临赔偿。
解决方案:
1、先授权,后使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使用他人肖像前务必取得书面同意,明确用途、范围和期限。
2、非必要不打“真人牌”:在公共场合拍摄时,尽量避开清晰人脸或进行打码处理;商业用途优先选择已购买版权的素材库。
3、及时补救:若已发生侵权行为,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并主动协商赔偿,避免诉讼风险。
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1018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未经许可不得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
《民法典》第1019条: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丑化他人肖像,或以营利为目的恶意使用他人肖像。
小编总结:
侵犯肖像权的核心在于“未经同意+不当使用”,无论主观意图如何,法律更关注行为结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尊重他人肖像权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你的“随手一拍”,可能是他人隐私的“致命一击”,提高法律意识,规范用图习惯,才能避免惹祸上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