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催收发的信息是真的吗?别慌,先看懂这几点再做判断!
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冻结账户、上门催收!”紧接着,电话一个接一个,语气强硬,甚至说出你家地址、工作单位,搞得你心惊肉跳,这时候,你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是不是已经被“合法”追债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后催收发的信息,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吓唬人的?
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逻辑:只要是正规平台的贷款,一旦逾期,确实会产生催收行为,这是合法的。但问题就出在“正规”这两个字上,现在市面上的网贷平台鱼龙混杂,有些是持牌金融机构,有些则是打着“金融科技”旗号的灰色地带平台。催收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平台本身是否合法合规。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逾期后,平台或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有权联系你催款,这是《民法典》赋予债权人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醒你还款,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中提到“上报征信”,这在多数情况下是真的,如果你借的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或正规持牌小贷公司的产品,逾期记录确实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影响你未来的贷款、信用卡申请。
但如果说“马上冻结你银行卡”、“直接报警抓你”、“贴你家门口大字报”,这些基本是假的!无论是银行还是合法催收机构,都没有权力直接冻结你的账户或对你采取强制措施,只有法院在判决后,才能通过执行程序冻结资产。
更离谱的是,有些催收信息会伪造“法院传票”、“公安协查通知”,甚至冒充公检法人员,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属于典型的“软暴力”催收,严重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
怎么判断一条催收信息是不是真的?
- 看发送号码:正规催收通常来自固定座机或实名认证的号码,而不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虚拟号、境外号,语气合法催收会提醒风险,但不会威胁、恐吓、侮辱。一旦出现“不还钱就让你坐牢”“全家不得安宁”这类话,基本可以判定为违规催收。**
- 核实平台资质:登录你借款的app或官网,查看是否有银保监会或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备案信息,如果是“714高炮”这类高利贷平台,其催收信息本身就缺乏法律基础。
特别提醒:即使你真的逾期了,也不代表催收可以为所欲为。法律明确禁止暴力、恐吓、骚扰、泄露隐私等催收行为。你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不当催收,并保留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收到催收信息,第一步不是慌张还款,而是冷静核实。
👉 登录借款平台官方渠道,确认逾期金额和还款方式;
👉 对催收电话录音,保存短信、微信记录;
👉 如果对方存在威胁、骚扰、泄露隐私等行为,立即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 若金额争议大或催收手段过激,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 第十三条: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语言或行为。
- 第十四条: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信息。
- 第十五条:不得频繁致电、短信骚扰,影响债务人正常生活。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使用暴力、胁迫、限制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等手段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构成犯罪。
网贷逾期催收发的信息,真假参半。
✅ 真的是:提醒还款、上报征信、依法起诉。
❌ 假的是:恐吓威胁、冒充公检法、声称“立即冻结账户”。
你不怕逾期,怕的是被误导和恐吓。
只要平台合法,你有还款意愿,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分期、延期等方式解决。
而那些打着“催收”名义进行精神压迫的,本质上是在挑战法律底线。
保护好自己,用法律武器回击不合规催收,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别让一条短信,毁了你的理智和尊严。你欠的不是恐惧,而是清清楚楚的解决方案。
网贷逾期催收发的信息是真的吗?别慌,先看懂这几点再做判断!,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