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平台直接从我银行卡扣钱,这操作到底违不违法?
某天突然收到银行短信,卡里的钱莫名其妙被划走一笔,查了才发现是某个网贷平台“自动扣款”了?更离谱的是,你根本没授权过这种操作,甚至都不知道这笔钱是冲着哪笔逾期去的,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嘀咕:网贷逾期,平台能直接扣我银行卡里的钱吗?这到底合不合法?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别再被所谓的“自动扣款”吓住,也别稀里糊涂地让平台从你口袋里掏钱。
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原则:任何资金的划扣,都必须基于合法授权,没有你的明确同意,谁都不能随便动你的银行卡余额。
现在很多网贷平台在你申请借款时,会要求你绑定一张银行卡,说是“用于还款”,这个操作本身没问题,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签过一份授权协议,允许平台在你逾期时“直接从卡里扣钱”?
如果你只签了借款合同,里面压根没提“自动扣款”或“代扣授权”,那平台私自划款,就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哪怕你真的逾期了,也不能成为他们“先斩后奏”的理由。
这里要特别注意:有些平台在用户协议里埋了个“雷”——用很小的字体、很绕的表述,写上“用户同意在逾期情况下,平台有权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从绑定账户中扣收应还款项”,这种条款看似合法,但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格式条款如果明显加重用户责任、排除用户主要权利,属于无效条款。
换句话说,平台不能靠“用户没仔细看”就获得扣款权力,真正的授权,必须是你清晰、自愿、明确地同意的,比如勾选“我同意代扣协议”并单独签署。
再来说说技术层面,为什么平台能“扣”到你的钱?其实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直接从银行系统划账,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发起代扣,而代扣的前提,是你在注册或借款时,授权了支付机构允许该平台发起扣款请求。
如果你当初点了“同意”,那平台在逾期后发起扣款,属于履行合同行为,合法合规,但如果你从没授权,或者授权已被你撤销,平台还继续扣款,那就涉嫌侵犯你的财产权,你可以要求返还并追究责任。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有人觉得“我欠钱理亏,被扣点钱也活该”,错!欠债和非法扣款是两码事,你可以逾期,平台也可以催收、起诉,但绝不能绕过法律程序私自执行,否则,人人都可以打着“讨债”旗号随意划账,那社会秩序还怎么维持?
重点来了:如果你发现被莫名扣款,第一时间要做三件事:
- 查银行流水,确认扣款方是谁;
- 登录网贷平台,查看是否有代扣授权记录;
- 如果未经授权,立即联系平台要求退款,并保留证据(截图、通话录音等);
- 必要时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甚至提起民事诉讼。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网贷,强烈建议你回头检查一下当初的借款协议和授权文件,特别是那些“一键借款”“秒批到账”的平台,往往在用户匆忙操作中完成了授权。
合法的扣款必须建立在明确授权的基础上,一旦发现未经授权的扣款,不要忍气吞声,这是你的权利,必须捍卫,尽量避免多头借贷,合理规划财务,从根本上减少逾期风险。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
格式条款提供方应当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未履行提示义务的,对方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的不合理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资金划转,必须取得客户明确授权,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发起交易。《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三条:
非法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储蓄存款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贷逾期不等于可以被随意扣钱,平台有没有权利从你卡里划款,关键看有没有你的“真实授权”,没有授权的扣款,哪怕你真欠了钱,也是违法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程序正义同样不可侵犯,别让“催收”变成“掠夺”,也别让“技术便利”成为“侵权工具”。
守住你的钱包,从搞清楚每一分钱怎么被划走开始,下次再看到“自动扣款”四个字,记得多问一句:我,真的同意了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