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催收骚扰我通讯录好友,这操作到底犯不犯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天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第一句就是:“兄弟,你是不是欠钱了?刚刚有个自称是你贷款平台的人打电话给我,说你逾期不还,让我转告你赶紧还钱……”
你一脸懵,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样:我的隐私呢?我的脸面呢?我的社交关系怎么成了催收的突破口?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种糟心事。
现在很多人因为短期资金周转借了网贷,结果一不小心逾期了,催收立马从“温柔提醒”变成“全网通缉”——不仅天天轰炸你本人,还顺藤摸瓜骚扰你通讯录里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领导!
那问题来了:
这种行为,到底违不违法?
答案很明确:违法!而且是赤裸裸地侵犯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
你以为平台只是“提醒一下”?错!他们往往会在电话里说:“你朋友欠钱不还,你是他紧急联系人,请帮忙催促。”甚至更过分的,会暗示你是“担保人”或者编造你朋友“失联跑路”,搞得你里外不是人。
更恶心的是,有些催收还会发带侮辱性文字的短信、语音轰炸,甚至伪造法律文书吓唬你的好友。
这不是催债,这是精神霸凌!
而且你要知道,你在注册网贷时填的通讯录信息,本质是你授权给平台用于“紧急联系”的,不是让他们拿去当成“人肉搜索工具包”的!
超出授权范围使用个人信息,就是违法行为!
📌 特别提醒:
如果你发现催收已经骚扰到你通讯录里的人,请立刻做三件事:
✅建议参考: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忍气吞声,很多借款人因为怕丢脸选择沉默,反而让催收变本加厉。逾期≠失去人权,你可以协商还款计划,也可以申请延期,但绝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恐吓、骚扰和人格侮辱,保护好自己,也保护身边无辜的朋友。
📘相关法条摘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且不得超出授权范围。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4条: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信息。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当成“人质”的是你最信任的人。
催收可以催,但不能越界;你还款可以缓,但尊严不能丢。
面对非法骚扰,请勇敢站出来维权,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更多人守住底线,别让催收的噪音,毁掉你的人情和体面。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