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真会被移交仲裁委员会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我网贷逾期两个月了,平台发短信说要移交仲裁委员会,是不是要坐牢啊?”、“仲裁委员会是法院吗?这事儿还能不能协商?”看得出来,大家一听到“移交仲裁委员会”这几个字,心里立马咯噔一下,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强制执行、上征信、甚至影响孩子上学了。
别急着吓自己,咱们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首先得明确一点:“网贷逾期移交仲裁委员会”并不等于“马上被起诉”或“直接判你坐牢”,它只是平台或催收方在逾期后采取的一种法律前置程序,目的是通过非诉讼方式快速解决纠纷,说白了,这是一种“准司法”手段,比法院起诉快,但法律效力也不容小觑。
那到底什么是仲裁?仲裁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专门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像一些正规的网贷平台,在你签借款合同时,就已经悄悄埋下了一个“伏笔”——合同里写了“争议解决方式为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这意味着,一旦你逾期不还,平台不用走法院起诉那一套繁琐流程,可以直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裁决。
这里有个关键点:不是所有网贷都会走仲裁。一般只有持牌金融机构或与正规仲裁委有合作的平台才会这么做,而那些高利贷、套路贷、暴力催收的平台,往往连仲裁资格都没有,所谓的“移交仲裁”不过是吓唬人的手段。
那仲裁裁决到底有没有用?
有!而且一裁终局,不可上诉,一旦仲裁委作出裁决,具有和法院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平台可以拿着裁决书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封你银行卡、冻结微信支付宝,甚至列入失信名单。别以为仲裁不是法院就无所谓,它的“杀伤力”一点不弱。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如果你认为平台存在违规放贷、利率超标、暴力催收等问题,完全可以在仲裁过程中提出异议,要求撤销或不予执行裁决,年化利率超过36%的部分属于高利贷,法院和仲裁都不会支持;再比如,平台没拿到金融牌照却放贷,合同本身可能就是无效的。
最怕的是什么?
是“沉默”,很多人收到仲裁通知后选择无视,觉得“反正我没钱,爱咋咋地”,可这一“沉默”,等于放弃了答辩权利,仲裁委在对方单方面举证下,大概率会支持平台诉求,等你收到执行通知时,已经晚了。
📌 建议参考:面对“移交仲裁”,你可以这么做
先核实真实性:收到“移交仲裁”通知后,别慌,第一时间登录该仲裁委官网,输入你的姓名或身份证号,查是否有立案记录,很多催收短信是伪造的,目的就是吓你尽快还款。
查看原始合同:翻出你当初签的电子借款合同,重点看“争议解决条款”,如果写着“提交某某仲裁委员会”,那对方确实有权走仲裁程序。
主动沟通协商:哪怕已经移交仲裁,在裁决前你仍可联系平台,尝试协商分期、减免利息,甚至达成和解协议,避免裁决书落定。
必要时请律师介入:如果你怀疑平台违规,或仲裁程序不合法(比如没通知你就裁了),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别逃避,别失联:无论欠多少钱,逃避只会让问题更严重。积极面对,才是止损的第一步。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 《仲裁法》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网贷逾期移交仲裁委员会”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它是一把双刃剑——是高效回款的工具;则是一次最后的协商机会。关键在于:别被吓住,更别装睡。主动核实、理性应对,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也从不纵容恶意逃废债。面对债务,诚实和行动,永远是最好的解药。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问题,不妨先静下心来,理清合同、保留证据、寻求专业帮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永远有路可走。
网贷逾期了,真会被移交仲裁委员会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