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政治权利是什么意思?普通人真的会被剥夺吗?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某某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听到“剥夺政治权利”,你是不是脑子里冒出一堆问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不能投票了?不能说话了?还是连发朋友圈都违法了?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有明确法律定义的概念——剥夺政治权利到底是什么意思。
剥夺政治权利,不是“剥夺一切权利”
咱们得澄清一个误区:“剥夺政治权利”不等于剥夺所有公民权利,你该吃饭吃饭,该上班上班,只要不违法,你的财产权、人身权、婚姻自由、受教育权这些基本权利依然受到法律保护。
那它到底剥夺了啥?简单说,就是让你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行使那些跟“国家治理”相关的政治性权利。
具体包括以下四项核心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也就是说,你不能参加人大代表、村委会、居委会等的选举投票,也不能被提名为候选人。想当“代表”?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没你份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注意,这里不是说你不能说话、不能发微博,而是不能以组织形式参与或发起政治性活动,比如你不能成立政党、不能组织抗议游行,但日常聊天、朋友圈吐槽生活,完全没问题。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不能当公务员、不能进政府机关工作,哪怕刑满释放后,在剥夺期间也绝对禁止。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比如你想去国企当经理、去学校当校长、去医院当院长?在剥夺期内,这些“领导岗”统统与你无缘。
谁会被剥夺政治权利?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通常作为附加刑使用,也就是说,它很少单独出现,往往和主刑(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一起判决。
哪些人容易被“附加”这项处罚?
- 犯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比如间谍、分裂国家)
- 犯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比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
- 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法律规定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举个例子:
张三因故意杀人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法院同时判决“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这意味着,他在服刑的15年里,政治权利已经被实际剥夺;出狱后,还要再“禁政治”3年,这3年内依然不能参选、不能当领导。
剥夺政治权利的时间怎么算?
很多人以为,刑期结束就“自由”了,其实不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从主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重新计算的。
比如上面的张三,15年刑满释放后,还得再经历3年的“政治冷冻期”,这3年里,哪怕他已经回归社会,正常上班,但一旦想参选社区代表,或报名公务员考试,就会被系统直接拦截。
这也是为什么说,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隐形但持久”的法律后果。
普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吗?
说实话,对绝大多数守法公民来说,这几乎是个“遥远的概念”,它主要针对的是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等情形。
但了解它,依然有意义。
因为法治社会的基石,就是每个公民都清楚:权利不是无限的,一旦触碰法律红线,某些“看似平常”的自由,也可能被依法限制。
✅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触及法律红线?
知法守法,远离暴力与极端行为
不参与非法集会、不传播煽动性言论,是守住政治权利的第一步。重视刑事风险,尤其是公职人员或公众人物
一旦涉及职务犯罪,不仅丢工作,还可能被终身剥夺政治权利。家属若涉及刑事判决,应咨询专业律师
刑事辩护中,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期限长短,都是可以争取的空间。
📚 相关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四条: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第五十五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外,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第五十八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剥夺政治权利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法律告诉你:因为你犯了严重的错,所以暂时(或永久)不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它不是惩罚你“做人”,而是限制你“参政”。
这既是对犯罪行为的法律惩戒,也是对国家政治秩序的保护,了解它,不是为了恐惧,而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到:自由有边界,权利需珍惜。
在这个人人享有权利的时代,守法,才是保住一切权利最稳妥的方式。
剥夺政治权利是什么意思?普通人真的会被剥夺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