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不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了怎么处理(立案条件和立案标准的区别)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受害人所在地可以立案吗,立案的必备条件有哪些的问题带来帮助。

受害人所在地可以立案吗

这要看受害人居住地是否还属于其他在管辖上有意义的地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根据上述规定,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地以及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侦查。诈骗犯罪案件的犯罪结果地是指犯罪嫌疑人实际取得财产地。因此,除诈骗行为地、犯罪嫌疑人实际取得财产的结果发生地和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外,其他地方公安机关不能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但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受理,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的,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民事诉讼结案后刑事案件可以重新立案吗?

民事诉讼结案后刑事案件不可以重新立案,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刑事诉讼之后可以提起附带的民事诉讼,而不是在民事诉讼后提起再进行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附带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举证责任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就是公诉方和辩护方在审判中向法庭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之案件事实的责任。举证责任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就事实主张提供证据的责任,又称为举证的行为责任;

第二,用充分证据说明其事实主张的责任,又称为举证的说服责任;

第三,当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而且案件事实未能查清时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又称为举证的结果责任。理解举证责任的概念,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

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是两个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在两者关系的问题上,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可以互相替用;有人认为,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举证责任的主体是当事人,证明责任的主体是执法和司法人员;还有人认为,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是相容概念,前者包括后者。上述三种观点各有侧重,其实都有一定道理。从字面上看,举证的含义是举出证据或者提供证据;证明的含义是用证据来表明或者说明。因此,严格地说来,举证责任只是举出证据的责任,证明责任则是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两者的侧重显然有所不同。不过,如果进一步分析其实质内涵,人们就会发现两者其实相去并不远,因为举证的目的也是要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而证明也就包含了举出证据的意思。离开证明案件事实的目的,举证便成了毫无意义的行为;没有人举出证据,证明也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证明离不开举证;举证也离不开证明。证明必须以举出证据为基础;而举证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证明案件事实。虽然举证和证明这两个概念的字面含义确有不同,但是人们在长期使用举证责任这个概念的时候已经赋予它“证明”的含义。人们讲的举证责任实际上就包有证明责任的含义,即不仅指举出证据的行为责任,而且包括说服责任和结果责任。既然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习惯中已经把它们当作同义词来使用,现在似乎没有强行改变的必要。至于这两个概念中究竟哪个更好,由于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已经习惯于举证责任的说法,所以笔者赞成使用举证责任的概念。

(二)举证责任与事实主张

举证责任与事实主张是密切关联的。就诉讼而言,没有事实主张,就没有举证责任,而且举证的内容就是由事实主张所决定的。正因为两者关系密切,所以有人认为,举证责任在行为责任、说服责任和结果责任之外,还应当包括主张责任,即提出事实主张的责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诚然,举证责任是以事实主张为基础的,承担举证责任的人都要提出一定的事实主张,否则,举证责任就成了无本之木。但是,提出事实主张是承担举证责任的前提,不是举证责任的内容。这两个问题不应混为一谈。

在刑事审判中,公诉方提出事实主张的范围应当包括被告人犯了什么罪,犯的是一罪还是数罪,以及有无应当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等。对于举证责任来说,这有两层含义:其一,由于事实主张是确定举证责任的基础,所以公诉方对上述事实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其二,由于被告人无罪不属于公诉方的事实主张范围,所以公诉方不承担证明被告人无罪的举证责任。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即公诉方的事实主张应否包括“求刑权”。所谓“求刑权”,就是 公诉人在起诉中向法官提出具体量刑建议的权利。笔者认为,公诉人在起诉中可以根据案件和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向法官提出量刑建议。特别是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以及被告人自首、自愿坦白等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案件中,公诉人有权提出量刑建议,有助于检察机关更好地行使公诉权。然而,量刑建议不属于事实主张的范围,当然也不属于举证责任的范围。

(三)举证责任与证据展示

举证责任与证据展示也是两个相关概念。所谓证据展示,就是在审判开始之前,诉讼双方按照一定规则和 程序把己方证据告知对方,以便对方在开庭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证据展示的范围一般都是与举证责任的范围相 一致的。具体来说,公诉方应该将其证明被告人有罪以及罪重或罪轻的证据向辩护方展示;辩护方应该将支持 其承担举证责任的具体事实主张(参见下文中的举证责任转移和倒置)的证据向公诉方展示。但是,公诉方应 否向辩护方展示其发现、收集或掌握的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则是一个很值得研讨的问题。有人认为, 公诉方只须向辩护方展示其将在审判中使用的证据,无罪证据是公诉方不会使用的证据,因此无须展示。有人 认为,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和防止错判无辜,公诉方必须向辩护方展示其全部证据,包括其不打算在审判中使用的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笔者无意在此对证据展示的问题做详细的论述,只想谈一谈 与举证责任有关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就证据展示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律规定侦查机关有义务收集被告人有罪和无罪的证据。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公诉方即使不必主动向辩护方展示其不准备在审判中使用的证据,也不应向辩护方隐瞒其发现、收集或掌握的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这可以视为一种消极的“证据展示”义务。换言之 ,如果辩护方要求公诉方“展示”其掌握的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公诉方就应当“展示”。但是,接下 来的问题是公诉方应当如何“展示”,以及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展示”。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让公诉人倍感尴尬的作法。有的辩护律师在庭审调查过程中要求公诉人当庭宣读 一份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人证言。这份证言在公诉方掌握的案卷之中,但是公诉人认为该证言不可信,没 有提交法庭。辩护律师的这种要求往往能够得到法官的支持,但确使公诉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公诉人不同 意宣读,那就有隐瞒无罪证据之嫌;如果公诉人同意宣读,那其行为就有些滑稽,因为他的“诉讼主张”是被 告人有罪,而他却当庭宣读被告人无罪的证言。诚然,如果我国普遍实现了证人出庭作证,公诉人就可以免除 这种尴尬,但司法实践的现状使我们还无法奢言证人出庭。于是,公诉人在这种情况下应否宣读,就成了我们必须解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上述“证据展示”的义务和举证责任并不能等同。公诉方对其掌握的无罪证据有“展示”义务,并不等于说就有举证责任。既然公诉方决定提起公诉,那就说明公诉方认为被告人有罪,认为那些无罪证据不可靠或不足信。既然公诉方的事实主张不包括被告人无罪,那么公诉人就不应承担被告人无罪的举证责任。

如果辩护方认为有必要在法庭上出示某个无罪证据,不管这个证据是在辩方的掌握之中还是在控方的掌握之中 ,这都属于辩护方的举证,而不属于公诉方的举证。由此可见,辩护律师或法官在审判中要求公诉人宣读无罪 证言的作法不符合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如果一定要有人代替证人在法庭上宣读该证言,那也应该让辩护律师 宣读。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46530.html

不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了怎么处理(立案条件和立案标准的区别)的相关文章

哪些情况是不符合立案条件的

哪些情况是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一)依照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范围.。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协议申请仲裁、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怎么处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怎么处罚最新)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最新量刑标准:行为人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造成严重后果,判有期徒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销售额百分之五罚款。十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果特严重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销售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法律基...

不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不符合结婚条件的疾病

本文主要针对不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来展开解读,在讲解该问题相关知识以后还会为大家带来不符合结婚条件的疾病介绍,下面随着规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不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 一、不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有效吗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婚姻无效: 1,重婚; 重...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定义)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相互选择的不超过六个月考察期。 很多用人单位都有这样认识,因为这是双方相互选择过程,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随时终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法律规定并非如此。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同,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属于违法解除。 《劳动同法》第二十一规定...

是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和标准,刑事自诉案件诉讼时效

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包括有自诉人、有明确被告人具体诉讼请求、属于自诉案件范围、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可以拿出相关证据等。对于刑事自诉案件,检察院一般会提出公诉请求。 什是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 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包括有自诉人、有明确被告人具体诉讼请求、属于自诉...

执行法院判决罪的立案标准,拒执行判决罪的立案标准怎么

如果行为人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但是拒执行,情节严重会被认定为拒执行判决罪,该拒执行判决、裁定行为人就会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之后还会被人民法院根据其拒执行严重程度予以刑罚。 拒执行判决罪的立案标准怎么? 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执行,情节严重,应...

执行法院判决罪的立案标准,拒执行判决罪的立案标准怎么

如果行为人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但是拒执行,情节严重会被认定为拒执行判决罪,该拒执行判决、裁定行为人就会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之后还会被人民法院根据其拒执行严重程度予以刑罚。 拒执行判决罪的立案标准怎么? 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执行,情节严重,应...

盗伐林木案的立案标准及定罪与量刑(盗伐林木案的立案标准及定罪与量刑时间)

非法采伐森林或者其他树木,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采伐面积二方米以上、五方米以上;非法采伐树苗100至200株以上。非法砍伐森林或者其他树木数量较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或者单罚金;构成犯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罚金。立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