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会爆通讯录有用吗?真的能逼你还钱吗?
在如今这个信用贷款泛滥、网贷平台林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时周转不灵或者冲动消费,陷入了“网贷逾期”的泥潭,而一旦逾期,不少借款人就会发现自己的手机开始频繁接到陌生电话,甚至亲朋好友也接到了催收信息,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爆通讯录”。
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会爆通讯录有用吗?它真的能逼你还钱吗?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爆通讯录”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谓“爆通讯录”,指的是部分网贷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在借款人逾期后,通过获取借款人在手机中的联系人信息(如亲戚、朋友、同事等),对这些联系人进行频繁拨打、发送威胁短信甚至群发侮辱性信息,以达到心理施压、迫使借款人尽快还款的目的。
这类行为通常发生在你授权过APP访问通讯录权限的情况下,平台借此“合法”地获取你的联系人信息。
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从催收方的角度来看,“爆通讯录”确实是一种极具威慑力的手段,毕竟谁都不愿意因为自己欠债的问题影响到身边人的生活,尤其是在一些重视面子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为了避免尴尬和麻烦,会选择尽快还钱。
但问题是——这种方式真的“有用”吗?或者说,它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并不绝对,对于部分人来说,这种压力确实起到了作用;但也有很多人因此彻底与平台断绝联系,甚至采取逃避、失联的方式,反而让催收变得更加困难。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往往伴随着严重的隐私侵犯与骚扰行为,极易引发法律风险。
这样的催收方式合法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本人同意就向其亲友泄露其债务信息、频繁拨打骚扰电话,已经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通信自由权等多项权益。
尤其是当催收行为涉及辱骂、恐吓、恶意诽谤时,可能已经构成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虽然平台可能会用“你授权了通讯录访问权限”来为自己开脱,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可以肆意滥用这些信息。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面临网贷逾期,不妨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 不要轻易授权通讯录权限:在申请贷款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尤其是关于数据使用的部分。
- 保存证据,理性应对:如果遭遇非法催收,一定要保留录音、短信、通话记录等证据,为日后维权做好准备。
- 主动沟通,避免失联:与其被被动追债,不如主动与平台沟通,协商延期或分期方案。
- 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面对严重骚扰或暴力催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咨询专业律师。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拍摄、窥视他人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不得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六)偷窥、偷拍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贷逾期会爆通讯录有用吗?
从短期来看,它或许能让一部分借款人产生心理压力,迫于面子选择还款,但从长远看,这种方式不仅伤害了用户的信任感,更可能触犯法律红线。
作为借款人,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权;作为平台或催收机构,也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切勿以“爆通讯录”作为主要催收手段。
说到底,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不是靠“逼”,而是靠“理解”与“协商”。
网贷逾期会爆通讯录有用吗?真的能逼你还钱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