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后不给赔偿怎么办呢
仲裁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由于其程序简便,效率较高,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认可。在仲裁实践中,也存在仲裁后不给赔偿的情况。那么,仲裁后不给赔偿怎么办呢?
一、仲裁后不给赔偿怎么办呢
根据《仲裁法》相关规定,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包括仲裁裁决书原件、申请执行书、当事人身份证明等材料。
2.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
3. 法院审查材料后,受理申请并立案执行。
4. 法院执行人员将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包括扣押、冻结、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措施。
二、仲裁后不给赔偿怎么办:申请强制执行难点
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难点:
1. 被执行人财产难以查找:有的被执行人故意转移或隐匿财产,导致执行人员难以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2. 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有的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即使执行人员找到了可供执行的财产,也可能无法取得实际执行效果。
3. 执行程序繁琐:法院执行程序比较繁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执行结果。
三、仲裁后不给赔偿怎么办:其他维权途径
除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外,仲裁后不给赔偿还可采取以下维权途径:
1. 向有关行政机关反映:如仲裁涉及行政管理事项,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反映情况,请求其协助解决。
2. 向行业协会反映:如仲裁涉及行业纠纷,可以向行业协会反映情况,请求其介入协调处理。
3. 向社会舆论求助: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社会舆论曝光被执行人拒不执行仲裁裁决的行为,施加社会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