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聘是什么意思?你真的了解这个职场再就业概念吗?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返聘”,那返聘是什么意思呢?它听起来像是某种“重新聘用”,但背后的含义其实比表面要丰富得多,对于很多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人来说,“返聘”可能意味着继续发光发热的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说,则可能是留住经验与人才的一种策略。
返聘到底是什么?
返聘是指用人单位在员工正式离职或退休后,基于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再次将其招回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行为,这种情况在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校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机关尤为常见。
举个例子:李老师在学校任教多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由于他在教学方面经验丰富,学校又刚好缺人,于是决定以“返聘”的形式继续聘请他担任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典型的“返聘”。
需要注意的是,返聘不同于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返聘人员通常已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因此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一般不建立新的劳动合同关系,而是通过签订劳务合同或者聘用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返聘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背景和情形,返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退休返聘:这是最常见的返聘形式,指员工退休后被原单位或其他单位重新聘请。
- 离职返聘:即员工因个人原因离职后,一段时间后又被公司重新招聘回来。
- 项目制返聘:一些专家、顾问或技术人员在完成某一特定项目后被临时返聘。
不同类型返聘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和风险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退休返聘,由于不再适用《劳动合同法》,而需依据《民法典》等其他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返聘有哪些利弊?
对于用人单位:
- ✅优势: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经验丰富的员工资源,节省培训成本;灵活用工,适合短期或特殊项目。
- ❗风险:返聘人员如发生工伤事故,是否属于工伤保险范围存在争议;劳务关系下维权机制不如劳动关系完善。
对于员工本人:
- ✅优势: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增加收入来源,保持社会参与感。
- ❗风险:失去劳动法保护,如经济补偿金、社保缴纳等权益可能无法享受。
返聘期间受伤算不算工伤?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退休返聘人员一般不认定为工伤,因为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如果在工作中受伤,应依据《民法典》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而不是走工伤认定程序。
有些地方出于人性化考虑,允许单位为其购买商业意外险作为补充保障措施,企业在进行返聘时,务必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协议约定。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面临是否接受返聘的决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明确返聘性质:确认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 签订书面协议:清晰界定工作内容、薪酬、时间、责任及安全保障;
- 关注社保问题:返聘人员是否继续参保,企业是否承担部分费用;
- 注意健康安全:尤其是高龄工作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
- 咨询专业律师:在签订任何返聘合同时,最好由专业人士审核条款。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4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1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小编总结
返聘是一种介于传统用工与灵活就业之间的过渡模式,既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尊重,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返聘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面对返聘这一选项时,都需要理性评估自身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确保返聘之路走得安心、合法、有保障。
说到底,返聘不是简单的“请回来上班”,而是一次全新的合作开始。
返聘是什么意思?你真的了解这个职场再就业概念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