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岭水库已有纠纷,牛岭水库征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牛岭水库已有纠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牛岭水库已有纠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古代从西安到汉中和四川怎么走最便捷?这条路还在吗?
古代从西安到汉中和四川怎么走最便捷?这条路还在吗?
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之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绵延上千公里,横亘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被誉为华夏文明之龙脉。
上至秦汉,下至隋唐、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一向为天下根本,长安更是帝国首都。为了加强对巴蜀及长江流域的管理和控制,打通蜀道势在必行。千百年来南北人民的交流和迁徙,历经无数的苦难和智慧,秦岭蜀道便自觉不自觉地被开发出来。
从关中平原翻越秦岭,入汉中、巴蜀,有七条古蜀道,鼎鼎大名的便有四条,从西到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骆谷道和子午道。
(秦岭蜀道线路图)
陈仓道从陕西宝鸡至汉中,因秦汉时所置陈仓县而得名,秦岭北侧又有散关控扼山川,故又称散关道。楚汉相争时,刘邦正是采用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略,从陈仓道出兵,一举击败三秦王,占据关中,与巴蜀连成一片,从而奠定了其问鼎天下的根本。
建国后建成的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县段,民国时期修建的联通西北和西南的大动脉——川陕公路的汉中至凤县段,走的便是古陈仓道。陈仓道至宝鸡,与西安毕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故陈仓道并不能算是汉中至西安的最便捷通路。
褒斜道位于陈仓道之东,北起眉县斜水谷口,南至褒水,故有此名,诸葛亮出川北伐也多走褒斜道。褒斜道距离虽比陈仓道近,但还有一条比褒斜道更近的秦岭古道,这就是骆谷道。
骆谷道北起陕西周至县的西骆水谷,南至傥水,故又称傥骆道,全长240公里,为秦岭所有古道中距离最短者。
(曹魏伐蜀,图取其意)
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伐蜀,走的便是骆谷道。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江淮叛乱,姜维趁机出兵伐魏,便是从骆谷道和褒斜道两路出兵。263年,曹魏发动灭蜀之战,钟会等也是从骆谷道和褒斜道翻越秦岭,两路南下。
古代出入四川有10条道路:
1、金牛道
金牛道又叫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金牛道的开辟时间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名源于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所以也被称为石牛道,又称南线道或蜀栈。全长约600公里。
金牛道从成都出发,经德阳罗江县、绵阳梓潼县,至广元剑阁县,过剑门关至昭化,渡嘉陵江,经广元朝天区往东北方向至陕西宁强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
2、子午道
子午道从今西安市开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不久,即转入淬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岭,稍折西南,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的池河镇附近,又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经石泉县,绕黄金峡西到洋县,再西到汉中。
子午道的得名,是因为子午谷和长安南行的一段道路都为南北方向———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子午道的历史比荔枝道要早,有研究认为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开通。
子午道最早见诸文字始于刘邦。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
骆峪,为著名的秦岭七十二峪之一,因尧舜时鲧父,也即黄帝三子——骆明的封国“古骆国”在此而得名。峪口位于秦岭周至段西南,距县城约30里,东临楼观台、仙游寺,西望翠峰山、北周暖泉寺,风光优美、历史厚重、闻名关中,历来为重要的交通邮驿和军事关隘。修建于汉代的傥骆道,其北口便位于骆峪口,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蜀地的重要交通通道,曾经演绎过千年历史风云,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
傥骆道路线图
傥骆道,由骆峪口入山,沿太白山南麓纵深进秦岭,北口在周至县骆峪村,南口在洋县傥峪村,由进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遂命名为傥骆道。古道全长约380公里,峪口段约250公里,是古代连接关中与蜀地的六大通道中最便捷、也最险峻的古道,为古代川陕两地交通大动脉,兵家必争之地。2008年,傥骆道遗址周至段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栈道遗迹 (刘永星 摄)
纵观古代交通历史,因地形地势、建筑条件所限,穿越崇山峻岭修筑道路,一般都是选择合适的峪口,沿悬崖峭壁开辟窄道后再铺上木板,或凿孔后再插入木头铺上木板,史称栈道。栈道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傥骆主道的修建始于汉,《周至县志》载:“高祖十二年废上林苑,垦为耕地,期间开通傥骆道,为关中连通汉中和四川的要道。”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建筑条件下,在崇山峻岭之中要修筑一条如此长距离的通道,不知付出了多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三国蜀魏时期,傥骆道逐步成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道。每到战事吃紧,古道上就羽书飞驰、兵马频行。魏将曹爽曾率军从傥骆道南行伐蜀,途中与蜀将王平激战;蜀将姜维也曾奉命走傥骆道北出秦岭,在沈岭山安营扎寨(今骆峪神灵山村,为“沈岭山”谐音而来),于摩天咀修筑“点将台”,训练将士,意图与曹魏军队决战。现神灵山村南边仍留存有一高耸土岭遗迹,当地村民称之为“姜维台”,在当地颇有名气。
古栈道圆孔遗迹 (张慧鹏 摄)
盛唐时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傥骆道经过系统修缮,成为官道,通行条件更为便利,因此商旅往来众多,成为当时关中去往蜀地最便捷的官道,曾有“三十里一驿站,十里一邮亭”的繁荣景象。朝廷在骆峪口设骆口驿,官员南下赴任、北上回京述职、官差递送文书,均在此中转和歇脚。史料载,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因泾原之变,朱泚光叛乱,唐德宗携皇室大臣一行,经武功县南入骆谷,由傥骆道南逃汉中;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一行也同样取道逃往蜀地。这些历史事件,也从侧面说明当时从唐长安城前往汉中一带,傥骆道通行便捷,是朝廷首选道路。
古人有关傥骆道的诗作较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大诗人都曾到骆峪游览或取道傥骆道,均留下优美诗篇。李白经傥骆古道登太白山作《登太白峰》,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绝唱;杜甫在《绝句》里感叹:“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誓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还有白居易《骆口驿旧题诗》、岑参《酬成少尹骆峪行见呈》、章孝标《骆谷行》等诗作。这些诗人笔下苍然恢宏的诗句,正是对千年傥骆古道的历史见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牛岭水库已有纠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牛岭水库已有纠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