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作主要负责什么工资多少的工作(行政工作都负责什么)
国庆假期转瞬即逝,一波寒潮席卷而来,“金九银十”的余额已所剩无几。求职季本应如火如荼,但在网络上,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一股寒潮般的寒意。就连前几年最不担心找工作的电脑也被称为“爆了”。相关话题甚至登上知乎科技版块每日排行榜第一名。
来源:互联网
比还没毕业的23班学生更着急的是已经毕业好几个月却还没有时间的22班学生。在微博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诸如“2022届会计硕士毕业生卖香肠”之类的评论。
来源:互联网
无论是第23届“秋招”,还是第22届“宅在家里”,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无数共鸣,其中也包括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心声。在紧张的求职氛围下,“高校行政岗位”再次被高学历求职者从求职计划的角落里拉出来。
“考上大学,当行政人员”,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安稳、安逸的代名词。虽然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实行行政人员聘任制,但员工入职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员工内外同工不同酬”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依然在就业市场上受到青睐。门槛相对“低”,工作相对“稳定”,薪资相对“好”。这些是许多求职者给大学行政职位贴上的标签。
抛开前两点不谈,这个职位的薪资真的像传闻中的那么好吗?
也许一些学员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相——
都是行政职务,收入差距更是数倍!
虽然都是大学管理者,但地区、学校级别甚至院系的差异都会影响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如果抛开这些因素,只进行总体排名或简单平均,参考意义不大。为此,作者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地区进行了分类总结:
北京
知乎网友:是教育部直属211大学。税前工资一万多一点,年底的业绩大概两万多一点。没有北京户口就没有宿舍。知乎网友:某211大学行政职务,含年终和住房补贴,年收入12万元左右,北京户口。知乎网友:帝都大学行政职务,承包制,非学历职务。我拿了6.5k,不含餐补和加班费,还有节假日福利。工资加奖金一年15万+,公积金另外3-4万。
上海
知乎网友:上海某985中专院校行政职务,工资1万元,第一年13-15万元,每年可加薪10%。微信网友:上海某985大学助教,无编制。工资包括底薪和每月补贴,税后6000,年终奖。知乎网友:我在上海一家非大学做行政人员,没有职业部门,工资7k,但是社保缴纳是最低的。微博网友:今年毕业后考上了上海某985行政职务。我有员工,每个月扣除房租大概能拿到6k左右。年末绩效奖金未知。
东南沿海
知乎网友:我是包邮区一所211大学的管理员。我现在每个月领7100,公积金1740,年终奖3万+左右,其他什么都没有。知乎网友:广州某985全年副行政处级30+这其中包括每月4000的公积金和3000的住房补贴,年终业绩在8万左右。微信网友:江苏苏北省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具有中级行政职称。月薪加绩效0.85w,附加绩效不到4w,年终不到3.6w,还不包括公积金和其他五险一金;公积金加起来是2200;科研奖励单独计算。微信网友:温州,专科管理生,税后13元,公积金3500双边。
中央
知乎网友:中部省份唯一211行政职务,无人员、无公积金,月收入2800+;兼职辅导员后,每月可收入5000元左右。知乎网友:中部某985,薪资+绩效+住房补贴=8300/月,公积金3400/月,年底绩效8万,正常加班补贴及各种补贴1万左右,合计23W/年包括公积金。知乎网友:中部省某重点大学维权科工作人员,正式成立。月薪4000左右,住房公积金每月500多,年底发放全年绩效工资。算上加班工资和小额工会福利,总金额大概在11万-12万元左右,还可以得到项目报销等。知乎网友:中部某省会城市某高校行政职务。有工作人员。工资每月5500左右。公积金双边2000左右。年底业绩1万左右。次年3月至4月将发行一波约5万至6万个。每年住房补贴。大约7-8k,包括儿童医疗救助和其他一些补贴。加上公积金,年收入16万左右。微信网友:河南某省属大学行政岗位4000余人。微信网友:湖南985大学管理,我每个月各种杂扣9000左右,公积金双边3200。入职不到一年,年终业绩不明确。微信网友:湖北二本,行政,一年11万元,公积金双边2500元。微信网友:太原的行政费5000,公积金700。
西方
知乎网友:西部某211,政府部门文员,月薪+住房补贴8k,公积金2k,年底3万左右,还有一些其他节日福利。微信网友:陕西+省一等+行政岗+领取5100,公积金1200+年终绩效+取暖/暑假费3000。
未知区域
知乎网友:前3名学校直接在学院办公室签行政职务,税前15万-20万(含年终奖),含加班费。知乎网友:我在某一线城市的一所小大学里担任行政职务。我没有员工。我已经工作两年了。现在年收入不到20元,每个月应该发1万,但我收到的钱还不到8000元。年终奖5万+。知乎网友:某一线城市没有设立985大学二级单位行政职务。工资是每月5000。年终有奖金,没有住房补贴。知乎网友:新一线城市非211大学行政,学校聘用合同制(人事代理),月薪7200,双边公积金1800,校内单间公寓月租200,餐补18每天。一年全包缴费14W左右(含公积金)。微信网友:我是一个三四线小城市的省属大学的管理人员。我刚转正,现在每个月拿6k,公积金2k,加上其他各种绩效等东西,一年也就10k左右。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渠道,统计时间为2019年至今。
仅凭20多条数据,很难描述全国各级高校行政人员的真实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但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一些明显的结论。
众所周知,我国所大学都是中央直属大学,其预算与省属大学并不相同。此次采集的数据中,年收入排名靠前的均为985高校行政岗位从业人员,年收入均在20W以上。另一方面,大学所在地区与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江、浙、沪、粤高校收入优势显着。令人惊讶的是,江浙两省公立院校的两名行政人员年薪水平也达到了18至20W,击败了211所高校的同行,跻身地区前列。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地区。中部某省城高校行政人员年薪水平为16W,仅次于同地区985高校。据笔者了解,公办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收入主要由工资、绩效和激励收入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按地区统一标准确定;而绩效与学校财务挂钩,学校财务越好,绩效标准越高(有上限,需要上级单位审核),并且考虑到激励收入的影响,这可能是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之所以能取得优越的薪酬。至于编制对收入的影响,从上述相对有限的数据中很难发现明显的差距。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除了死工资,其实还有这些“钱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年工资为元,其中教育行业略高于平均水平,达到元,同比增长较去年增长4.6%。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收入情况基本超过了这个水平。无论是内地还是沿海,无论就业与否,无论级别高低,这些大学每年行政职务的工资总额大多都在标准以上。
来源:南京市总工会
这些数字可能看起来令人满意,但“伤害”往往来自比较。对于同一研究生学历、同一时间工作、在同一机构工作的人来说,行政岗位的薪资水平往往低于教学科研岗位。考虑到班级补贴和科研经费,教研人员的收入落后于行政人员。因此,在办公室里,我们经常看到行政同事努力争取教学岗位,却从未看到教学岗位上的老师主动要求行政工作。然而,对于大学行政人员来说,月薪和年终绩效这两项表观收入只是冰山一角,两者之外的收入也非常重要。大学里的行政职位涉及多个部门,既有大家熟知的教务处、教务处、科研处等,也有图书馆、档案馆、印刷所等“身影”较少的部门。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不一致,自然对应着不同的加班工资和不同的补贴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此前我们还介绍过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晋升”。事实上,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现象在高校行政岗位上也存在。参加科研项目后,有了充足的项目资金,收入水平自然会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份科研简历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提供相当大的帮助。此外,高校教职人员所能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也是高学历人才纷纷涌入职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前新浪教育联合发起的大学教师满意度测评中,71%的受访者认为满意的薪资福利是大学职位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在薪资福利相同的情况下,住房补贴/教师宿舍或购房折扣、孩子入园机会和帮助安家等福利成为重要加分点。当然,大学管理人员也有机会享受这些教职员工的福利。取暖费、制冷费、餐费补贴……上面提到的福利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不用说安家费、购房补贴等大额补贴了。此外,还有远低于市场价格甚至免费使用的食堂、医院、图书馆、体育场、健身房等,以及未来孩子可以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一走一走,经济压力不知不觉就减轻了。
行政人员是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高校逐步取消转职制,推广合同聘用制,但不少高校也为行政人员提供通过考核转入永久聘用制或转职制的机会。虽然收入水平可能不如同级别的教学科研岗位,但与社会上其他同类岗位相比,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随着就业市场趋冷,求职暂时受挫的硕士、博士朋友不妨了解并考虑一下这个“重返校园”的机会。
本文素材来源于教育部网站、中国网、科学网、中国人民社交媒体、南京总工会、知乎、豆瓣、微博等网络渠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