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死缓一般在监狱呆多少年(死刑缓期执行最少服刑多少年以上)
【最高法:死刑减刑后最低刑期不得低于15年】
15日,北京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经一次或者多次减刑后,实际刑期不得低于十五年,不含刑期。死刑缓期执行的情况。
【最高法减刑、假释新规定:减刑为无期徒刑后五年内不得减刑】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号。《规定》新增规定,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减刑、假释。对于缓刑期间故意犯罪但情节较轻不予执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确死刑执行期限重新计算的同时,增加了“死刑执行完毕后”的严格规定。减为无期徒刑,五年内不得减刑。”
【最高法:官员犯职务犯罪,不主动返还赃物的,不能视为悔罪】
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减刑、假释的司法解释,规定对职务犯罪、扰乱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行为以及组织(领导、参与、包庇、纵容)组织犯罪行为,黑社会性质的犯罪行为不会主动返还赃物或协助犯罪分子。服刑期间追回赃款、赃物、赔偿损失或者利用个人影响、社会关系等不正当手段获得减刑、假释的,不视为“确有悔罪表现”。
【最高法院谈修改减刑假释规定:权贵快速减刑将产生恶劣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的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庭庭长夏道虎表示,近年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有权势的人”、“有钱人”被判刑后,减刑相对困难。速决、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比例过高,实际服刑时间过短。个别案件的处理违反法律和司法解释,甚至存在隐性徇私舞弊、权钱交易。《规定》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统一减刑、假释案件的办案理念、裁判标准和执法标准。
【最高法:未成年人、老年罪犯等可适当宽大假释】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夏道虎今天表示,对于第《刑法》条规定的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分子,以及未成年犯罪分子、老年犯罪分子、患病犯罪分子、残疾犯罪分子,不予立案。须遵守适用法规。假释时也会考虑适当的宽大处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