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合同纠纷,如何应对合同纠纷案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应对合同纠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应对合同纠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公司与我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我应该怎么与公司协商解除合同?如何避免吃亏?
公司与我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我应该怎么与公司协商解除合同?如何避免吃亏?
公司和你协商解除合同,那你应该属于被辞退。现在你有3点要注意:
1. 对于公司,你应该争取下获得更多的辞退补偿金。
因为你不是主动辞职,而是被辞退,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无过失辞退员工时,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所以在被迫离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尽量为自己多争取点补偿金。
2.对外,应从离职开始,向工会或者行政服务中心申请失业补助金。
离职后,可以向当地工会或者劳动局行政部门申请失业补助金。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失业补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具体可以领取失业金的月份由当地政府根据对工龄的年限来相应调整。可以领取的时间基本在3个月~24个月不等。
3.尽快找到下份工作,减少损失。
虽然可以申请失业金,但因为失业金领取也是有时限的,所以为了生活开支不出现断崖,还是要尽快找到新工作,减少后续损失。
疫情当前,不管是企业还是员工都要被迫做出选择,但还是希望你可以在不利的环境中为自己争取到很多的东西。加油!
解除劳动合同分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方面的原因,二是企业方面的原因。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即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如旷工、违反用人单位单位管理条例等;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即与两家或多家企业同时建立劳动关系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员工患职业病、女性三期、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具体请参考劳动法第四十条)等情形的,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相关经济补偿(具体补偿方式请参考合同法)。
1.是否支付经济补偿
注意“措词”即可
通常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体现在订立合同前和解除劳动合同后。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劳动合同法的归类并不属于民法的部门法,而是社会法的一部重要的法律。就争议的解决来看,劳动争议有特别的程序,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在通常情形下为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法作为社会法,国家在制度的设置上注重了对保护劳动者,例如,解决劳动合同的条件法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其他解决劳动合同条件无效。由此看来,公司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没有法定的条件,如果有法定的解除条件,用人单位在通常情形下不会与劳动者协商,例如,劳动者因刑事犯罪等。
没有法定条件也可以解决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合同需要对职工进行补偿。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补偿义务,找职工协商时往往利用劳动合同法上的补偿条件,即,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出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不予补偿。协商的目的可能就是要求劳动者提出离职申请,并有文字表述“某某某(劳动者)提出提前,或者自愿解除与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的字样。避免吃亏的办法就是不能按用人单位的思路“出牌”,将上述文字改为“用人单位提出提前解除合同,本人同意”。
徐剑随笔,仅供参考
离职申请“措辞”很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应对合同纠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应对合同纠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