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后每月还一点,银行真的不会起诉吗?
"我每个月都还几百块,银行总不至于起诉我吧?"这是许多信用卡逾期用户常见的侥幸心理,但现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可能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即便每月偿还部分欠款,银行仍有权利起诉持卡人。
信用卡的本质是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明确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期限返还借款;未按期还款的,贷款人可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返还,这意味着,只要未按合同约定全额还款,持卡人即构成违约,银行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追偿。
为什么部分还款仍可能被起诉?
- 合同义务未履行:信用卡账单金额需全额偿还,逾期后即使部分还款,剩余欠款仍会持续产生利息、违约金,债务总额可能越滚越大。
- 银行催收策略:若持卡人长期仅偿还小额款项,银行可能认为其缺乏还款诚意,转而采取诉讼手段加速回款。
- 法律认定标准:法院判断是否起诉的关键在于欠款金额是否达到立案标准(通常超过5万元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以及持卡人是否存在恶意逃避债务行为。
真实案例警示
2021年,浙江某持卡人因失业导致信用卡逾期,每月坚持还款500元,但因本金加利息累计欠款达8万元,最终被银行以"恶意透支"起诉,尽管持卡人辩称有还款意愿,但法院认为其行为属于"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判决需全额偿还债务。
如何避免被起诉?
- 主动协商:逾期后应立即联系银行说明情况,争取个性化分期方案(如停息挂账)。
- 优先处理本金:若能力有限,可尝试与银行协商优先抵扣本金,而非被利息“吞噬”还款金额。
- 保留书面证据:所有还款记录、沟通函件需妥善保存,证明非恶意拖欠。
建议参考
- 切勿“挤牙膏式”还款:零星还款可能被系统自动优先抵扣利息,导致本金未减少。
- 警惕“民事”转“刑事”:若欠款超过5万元且经两次有效催收后超3个月未还,可能触犯《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
- 善用法律救济: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经济困难者可要求不超过5年的个性化分期协议。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应支付逾期利息。
-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银行对逾期1-90天的账户应至少每月催收一次。
信用卡逾期绝非"还得少就安全"的数学题,而是关乎法律责任的严肃问题。核心逻辑在于:银行追究的不是还款态度,而是合同义务的履行结果,与其用"细水长流"的方式拖延,不如直面问题,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债务重组。法律保护诚信但不纵容侥幸,主动沟通永远比被动应付更能化解危机。
原创声明:本文基于真实法律实务经验创作,引用案例已做脱敏处理,转载请标注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具体问题需结合个案咨询专业律师。
信用卡逾期后每月还一点,银行真的不会起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