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机被骗去网贷逾期怎么办?一文讲透你的权益和应对方式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进店本来只想买一部新手机,结果被销售人员“忽悠”着签了一堆合同、开了几个APP账户,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稀里糊涂地背上了网贷,更糟的是,如果后续还款不及时,还会面临逾期记录、高额利息,甚至催收电话不断骚扰。买手机被骗去网贷逾期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帮你理清思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真的了解自己签了什么吗?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并不清楚自己正在签署一份贷款协议,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不了解,以“免息分期”、“零首付购机”等话术诱导办理网贷,这些所谓的“优惠”,背后往往隐藏着高利息、手续费以及违约金。
一旦逾期,不仅征信受损,还可能面临:
- 催收人员频繁骚扰;
-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被起诉并承担法院诉讼费用;
- 高额罚息持续累积,债务越滚越大。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弄清楚自己到底签了什么合同、借了多少钱、年利率是多少、还款期限多久,合同是维权的基础,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资料。
遭遇欺诈或误导,你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是在不知情或受到误导的情况下办理了网贷,不要慌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途径解决问题:
与平台协商解除合同
有些平台在核实情况后,会同意撤销贷款或重新调整还款计划,尤其是那些销售端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比如未明确告知利率、未提示风险等。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商家
若商家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强制捆绑贷款,可拨打12315热线举报,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在线投诉。
向银保监会或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贷款平台
如果网贷平台本身存在违规放贷行为,例如超范围经营、暴力催收、非法放贷等,也可以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申请法律援助或提起诉讼
如涉及金额较大,且平台拒绝协商,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部分情况下,这类贷款可能存在“套路贷”嫌疑,可依法请求法院认定为无效合同。
逾期已经发生?别怕,这样做能止损!
如果你已经被骗办了网贷,而且已经逾期,也不要自暴自弃,正确的做法包括:
- 第一时间联系平台说明情况,表达还款意愿,争取协商减免部分利息;
- 避免失联,防止事态恶化;
- 保留沟通记录,作为日后维权证据;
- 如有经济能力,优先偿还利息较高的贷款;
- 切勿“拆东墙补西墙”,陷入多头借贷的恶性循环。
法律怎么说?看看这些关键法条
以下是与本案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供你参考:
-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
格式条款中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 这意味着,贷款机构在签约时必须明确提示贷款利率、还款方式、违约后果等重要信息。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 如果商家隐瞒贷款性质或夸大优惠条件,属于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及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
若商家联合第三方以欺骗手段获取消费者签名贷款合同,并从中牟取不当利益,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买手机被骗去网贷逾期怎么办?首先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尽快收集证据材料,厘清法律责任,面对不良商家或平台的诱导行为,我们不是无能为力,法律赋予了我们足够的保护空间,关键在于你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要更加理性对待各种“免息”“零首付”的诱惑。每一次签字前,请先搞清楚你在签什么;每一笔借款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沉默,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点亮维权之路的一盏灯。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如何识别消费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买手机被骗去网贷逾期怎么办?一文讲透你的权益和应对方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