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债务> 正文内容

逾期债务咨询被骗案例

原创小编1个月前(05-25)金融债务3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波动,个人和企业的债务问题逐渐凸显,逾期债务咨询需求激增,这一领域也成为不法分子的“新猎场”,被骗案例频发,不少求助者不仅债务未解,反而陷入更深的经济泥潭,作为律师,我结合真实案例,剖析骗局套路,并给出关键应对建议。

案例回顾:
2023年,浙江某市民张先生因信用卡逾期被催收,慌乱中通过网络广告联系了一家“专业债务咨询公司”,对方承诺“只需支付5000元服务费,即可免除利息、协商分期还款”,缴费后对方以“材料费”“律师函盖章费”等名义多次追加费用,总计索要2.3万元后失联,更严重的是,张先生按对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导致个人信息被倒卖,后续遭遇诈骗电话轰炸。

逾期债务咨询被骗案例

骗局核心套路解析:

  1. “低价解债”诱惑:以“超低手续费”“百分百协商成功”为噱头,利用债务人焦虑心理快速成交。
  2. 冒充法务人员:虚构律师、法务团队背景,甚至伪造律所资质,骗取信任。
  3. 连环收费陷阱:首次收费后,以“银行内部疏通”“紧急保证金”等理由持续要钱。
  4. 信息倒卖风险:要求提供敏感个人信息,埋下二次受害隐患。

法律视角:为何这类骗局屡屡得逞?

  • 信息不对称:债务人对法律程序不了解,误以为“花钱就能摆平”。
  • 维权成本高:多数受害人因金额较小或担心隐私曝光,选择沉默。
  • 监管盲区:部分机构以“咨询公司”名义注册,实际从事非法金融中介活动。

律师建议:如何避开债务咨询陷阱?

  1. 核实资质:要求对方出示《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或《金融调解资质》,拒绝与无资质机构合作
  2. 拒绝预付费:正规机构通常按阶段收费,且费用透明。凡要求“一次性付清全款”的,立即警惕
  3. 留存证据:沟通记录、合同、转账凭证需完整保存,建议全程录音
  4. 主动联系债权人:银行、网贷平台均有官方协商渠道,无需通过第三方“传话”

建议参考:
若已遭遇债务咨询骗局,请立即采取以下行动:

  • 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 联系银行冻结相关账户,防止进一步损失;
  •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涉事机构,协助查处违法行为。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需承担“退一赔三”责任,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
  3.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6条:债务催收不得冒用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等名义进行威胁。

小编总结:
债务逾期本是法律问题,却被黑心机构包装成“灰色生意”。真正的解决方案永远在阳光下,与其病急乱投医,不如主动学习《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或通过司法局官网寻找公益法律援助。债务困局并非绝路,但走错“捷径”可能坠入深渊,保持清醒、依法维权,才是破局之道。


文章原创声明:本文结合法律实务与真实案例独立撰写,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专业分析,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

,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954849.html

逾期债务咨询被骗案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