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债务咨询也会被骗?这些法务公司的套路有多深?
"王先生因为信用卡逾期焦头烂额,在网上找到一家承诺'三天消除不良记录'的咨询公司,结果被骗走2万元服务费后对方失联……"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在上演。当负债者急于寻求解决方案时,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精准收割的对象,究竟这些打着"债务优化""征信修复"旗号的机构藏着哪些猫腻?
一、血泪案例:李女士的50万学费
在上海从事教培行业的李女士,因疫情导致机构倒闭背上80万债务,某短视频平台推送的"专业债务重组"广告让她看到希望——对方自称是某律所旗下机构,承诺能帮她把网贷转为低息分期,还能规避诉讼风险。签署电子合同当天就被要求支付3.8万"服务保证金",三个月后等来的却是伪造的律师函和彻底失联的客服,更糟糕的是,在此期间她错失了与债权方协商的最佳时机。
二、骗局三大核心套路
1、伪造资质陷阱:使用与知名律所相似的名称,PS营业执照、律师执业证书,甚至搭建山寨司法部门网站验证"资质"
2、虚假承诺话术:"内部关系消除征信记录""保证不起诉"等绝对化承诺(事实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任何机构无权删除真实信用记录)
3、文件造假流水线:伪造法院调解书、债务重组协议等法律文书,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出具毫无法律效力的文件
三、避坑指南(建议收藏)
- 核实机构底细: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查验律师身份,企查查检索企业信用
- 警惕"低价套餐":正规法律咨询按小时或按件收费,凡是以债务金额比例收费的多为骗局
- 拒绝预付款要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风险代理不得预先收取费用
- 留存沟通证据:微信对话记录、转账凭证、合同原件要完整保存(关键时刻可作为报案材料)
相关法律依据
1、《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欺诈服务应承担三倍赔偿
3、《律师法》第47条:非律师以律师名义执业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小编总结:债务危机本就是人生至暗时刻,切莫病急乱投医,遇到声称"百分百解决""特殊渠道"的机构,请立即提高警惕,真正的法律咨询会明确告知风险与法律边界,而不是编织美好谎言,建议优先通过各地司法局设立的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等正规渠道寻求帮助。—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地上处处有陷阱。
逾期债务咨询也会被骗?这些法务公司的套路有多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