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主动离职有赔偿吗
发生工伤主动离职是否获得赔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将详细阐述相关规定,帮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一、工伤认定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只有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工伤:
-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有职业病;
- 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 具有因果关系,即伤害或疾病是由工作原因造成的。
二、主动离职的定义
主动离职是指劳动者自愿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的行为。主动离职不同于被动解雇,主动离职的劳动者享有主动权。
三、发生工伤后主动离职的赔偿
如果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主动离职,是否能获得赔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因工伤原因导致无法继续工作的
如果劳动者因工伤导致身体严重受损,无法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企业经劳动能力鉴定部门鉴定后认定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则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伤残等级评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业培训补贴等,与劳动者是否主动离职无关。
(2) 因工伤原因导致劳动合同履行困难的
如果劳动者因工伤导致身体状况暂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但经过治疗有望恢复劳动能力,企业经劳动能力鉴定部门鉴定后认定劳动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则劳动者有权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仍旧可以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和待遇补助。
(3) 非因工伤原因主动离职的
如果劳动者因工伤以外的原因主动离职,则劳动者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劳动者在离职后发现身体状况受工伤影响,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待遇补助。
发生工伤后主动离职能否获得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伤认定结果而定。
如果有法律疑问可直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