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务逾期了,真的会被催收吗?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
原创文章内容:
当企业遭遇资金链紧张导致债务逾期时,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债权人会不会启动催收程序?" 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追索债权,但企业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催收压力,以下从法律实务角度解析核心应对策略。
▍债务逾期后,债权人常用的催收手段有哪些?
- 非诉催收:电话/函件通知(占比约65%的催收案例)、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商;
- 诉讼催收: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最快7天生效)、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 执行程序: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可能涉及查封账户、拍卖资产等。
某建材公司因拖欠供应商货款237万元,在收到《律师函》后第9天即被冻结基本账户,印证了及时应对的重要性。
▍企业应对债务逾期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内部风险诊断
- 制作《债务清单》:区分优先级(抵押债务>工资债务>税款>普通债权)
- 测算《现金流预测表》:确定3-6个月偿付能力临界点
某科技公司通过梳理发现,其80%逾期债务集中在3家关联企业,随即启动定向谈判。
第二步:主动协商沟通
- 准备《债务重组方案》:可包含展期(延长还款期)、债转股、分期还款等创新方式
- 善用《民法典》第533条:因政策调整导致履约困难的,可主张情势变更
浙江某服装厂通过提出"前6个月仅还息"的方案,成功将2000万债务重组周期延长至3年。
第三步:法律程序应对
- 收到《支付令》15日内必须提出书面异议
- 诉讼阶段重点审查《借款合同》效力:年利率是否超过LPR4倍(现行标准14.8%)
- 执行阶段可提出《执行异议》:针对超额查封、生活必需账户冻结等情形
某餐饮连锁企业通过证明被查封账户包含员工工资专户,成功解冻60%资金。
▍特殊情形下的破局之道
- 对"暴力催收"可直接报警并保留证据(通话录音、骚扰短信等)
- 发现债权人存在"砍头息""服务费"等违规收费,可主张抵扣本金
- 进入破产程序后,经法院批准可停止计息(《企业破产法》第46条)
建议参考:
- 建立《债务逾期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响应流程
- 每季度进行《重大合同履约评估》,提前识别风险点
- 维护《企业征信报告》,控制查询次数(每月不超过5次)
- 保留所有往来函件原件,建议使用邮政EMS寄送重要文件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5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贷款人可主张逾期利息
- 《民事诉讼法》第216条:支付令申请与异议程序
-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利率司法保护上限
- 《企业破产法》第32条:危机期间个别清偿行为的撤销权
小编总结:
企业债务逾期如同身体发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关键,通过本文梳理的"自查-协商-法律"三重防线,企业不仅能有效化解催收危机,更能借此机会优化财务结构。消极逃避只会扩大损失,主动应对方显企业智慧,当困境超出自身处理能力时,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律师协助——法律既是债权人的武器,同样也是债务人的盾牌。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商事审判白皮书,案例经脱敏处理)
企业债务逾期了,真的会被催收吗?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