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立案后下个程序是什么意思
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是维护自身的重要途径。当劳动仲裁立案后,很多人都好奇接下来的程序究竟是什么。这不仅关系到劳动者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也影响着整个解决的进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一、劳动仲裁立案后下个程序
劳动仲裁立案后,接下来通常是仲裁庭组成和相关法律文书。仲裁庭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由一名仲裁员或者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在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后,员会会将仲裁庭组成人员的名单书面通知双方。
之后,会向双方当事人送达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相关法律文书。被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书,并提供相关证据。
接下来是环节。在开庭前,仲裁庭会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开庭时,双方当事人需要按时到庭参加庭审,进行陈述、质证、辩论等。
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调解,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
二、劳动仲裁中的分配
在劳动仲裁中,举证责任的分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谁主张,谁举证”是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提出主张的一方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提供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等方面的证据,比如劳动、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用人单位则需要提供与劳动相关的证据,如规章制度、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法律会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比如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三、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
劳动仲裁是有时效限制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总之,劳动仲裁立案后的程序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规定。了解这些程序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在遇到劳动争议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