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丈夫伤人毁物怎么办(精神病丈夫伤人毁物犯法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人们的心理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久而久之,很容易诱发心理、精神疾病。80、90年代的人,生活在一个孩子的家庭,三个家庭围着一个人转,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抗挫折能力差。一旦进入社会,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数千万,数亿人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病症。精神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除了国家设立的相关场所外,监护人的责任尤为重要。患有精神病的丈夫伤人毁物,作为监护人的妻子会被判刑吗?我认为这是极端的。在某些情况下会的。我们结合案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李和孙是夫妻。丈夫李某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按时服药。有一天,两人去孙父母家吃饭时,李某因一些小事与孙父母发生争执。他拿起菜刀,砍伤了孙某的父母,致其流血。期间,孙某没有停车、求救、报警,而是关上门离开。孙的父母因失血过多和休克死亡。随后,孙某还清洗了李某沾血的衣服。后经证实,李某当时患有精神疾病,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以下根据《刑法》和《民法典》的案例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妻子是精神病丈夫的法定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成年人,由下列具有监护能力的人依次担任监护人:配偶;(2)父母和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必须征得被监护人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可见,妻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丈夫的法定监护人。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表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侵权责任,即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可见,虽然伤人毁物的是精神病丈夫,但作为监护人的妻子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首先要承担的就是民事赔偿责任。那么,当精神病丈夫伤害他人、毁坏财物,侵害受刑法保护的合法权益时,虽然精神病丈夫因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不承担或者减轻刑事责任,但妻子不履行的,履行监护职责,符合一定犯罪的条件。如果构成犯罪,不排除妻子负刑事责任。我们根据以上案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孙某不阻止丈夫砍杀父母的行为,或涉嫌不作为的犯罪
在实践中或在刑法的规定中,绝大多数犯罪是以行动的形式实施或规定的。然而,可以以行为形式犯下的罪行,也可以以不作为形式犯下的罪行,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刑法理论,不作为罪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作为的义务;第二,有做某事的可能性;第三,有避免后果的可能性。
就本案而言,妻子孙某作为李某的法定监护人,依据法律规定有义务保护李某,不仅要保护其人身安全,还要保护其财产安全。同样,丈夫李某也有义务阻止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因此,妻子孙对丈夫李某杀害其父母负有义务,即有义务阻止李某杀害其父母。
法律并不强制每个人都有困难,有义务就有可能采取行动。本案中,根据李某平时的病情以及现场情况,孙某作为其妻子是否能够履行其义务,即制止李某的黑客行为,关键在于孙某是否构成不作为罪。
最后一点是,即使Sun有义务采取行动,他也有能力履行该义务。即使孙某履行了义务,后果也无法避免,不能以不作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遗漏成立。犯罪还要求义务人有避免后果的可能性。
本案中,从案件事实来看,孙某是否涉嫌不作为罪,关键要看孙某当时是否能够阻止李某的犯罪行为。满足不作为成立的三个条件,只是解决了行为人客观违法的问题。构成不作为犯罪,还要求义务人承担主观责任。在这种情况下,Sun的责任可能是由于疏忽,也可能存在间接故意,也不排除不承担责任的事故。
孙某不救治父母的行为,涉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本案中,孙某有义务解救父母,其根源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基于这种关系,父母和孩子有互相救助的义务。从案件事实来看,孙某完全有能力实施救援。父母的义务。如果孙先生及时救出120或者报警,他的父母就不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Sun也有避免这个结果的可能。因此,在本案中,Sun公司未能施救在客观上是违法的。
当父母被丈夫李某刺伤时,孙女士没有报警,没有拨打120,也没有拨打求救电话。相反,她关上门离开了,留下流血的父母,再也没有被其他人营救的可能。他的主观心态就是让父母死。责任的形式是间接故意。综上,本案中,孙某未成功营救父母,涉嫌故意过失杀人罪。
结论:本案中,孙某可能涉嫌两项不作为罪,一是不作为故意伤害罪,二是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两种犯罪之间,由于故意杀人罪所侵害的法益包含了故意伤害罪所侵害的法益,因此刑法理论上包含一罪,可以按故意杀人罪处罚。您如何看待这个案例以及本文的观点?您不妨留言讨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