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的本质(防卫本能什么意思)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给对方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这时,过度防卫的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防卫过当会判几年刑?
1.什么是过度防御?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过度防御有以下主要特点:
1、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是指有效防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御强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普通人能够认识到的防卫强度已经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的强度,即应以防卫行为能否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限。
2.对非法入侵者造成重大损害的。
这里所说的“重大损害”,是指辩护人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
2、如果你为自己辩护会被判多少年徒刑?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我国之所以在立法中对不法行为人的辩护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1)从主观上看,对不法分子的防卫是出于正当防卫的动机。
防卫过当的辩护人虽然犯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重大损害罪,但与其他故意或者过失犯罪相比,防卫过当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防卫过当客观上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与危害公共利益、公民人身、财产等权利的非法侵害相比,过度防卫的社会危害性要小得多。
因此,上述规定符合我国刑法责罚一致的原则。因此,如果行为人防卫过当,量刑时必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对防卫过当量刑时一般应考虑以下情形:
(一)抗辩事由。
抗辩虽然是针对不法侵害,但含义并不完全等同。对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权益的勇敢行为和过激行为,与因小事争论而导致对方过分辩护的行为,应当区别量刑。也就是说,对前者的处罚应该较轻。
(2)股权性质。
也就是说,凡是为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人身财产权等重大权益而过度自卫的,一般可以视为免予处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人身伤亡的,可以免予处罚。
(3)度数过高。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是影响量刑的决定性因素。即,过分程度较大的,一般可以减轻处罚,过分程度较大的,一般可以免除处罚。
(4)犯罪形式。
不同形式的犯罪反映了辩护人对于造成明显超出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重大损害的不同心理状态。因此,在相同程度的防卫过当的情况下,防卫过当罪的表现形式不同,处罚也应不同。即如果因过失心态导致防卫过度,一般可以考虑免予处罚。对于精神状态下的间接、故意过度防卫,一般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社会舆论。
过度的辩护很容易获得舆论的同情和理解。
对于防卫过当行为应当判处何种刑罚、判处多少年等问题,都需要根据防卫过大行为所涉及的具体犯罪进行判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